讲了半天,能不能来点实际的
很难想象,在这二十来年的工作经历之中,对我最为深刻的影响并不源自于收入上的波段起伏,也不是职场关系上的无尽博弈,
而是对于开大会这件我曾经嗤之以鼻,如今却奉若甘饴的戏剧性转变。
因为在这个场合之中,我能看到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中的美妙场景。
当然,重点不在于形形色色,
而在于万变不离其宗。
在好戏正式开场之前,也就是最初的我很难接受这种大会的存在,
我和身边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认为这种会议的目的除了拍拍照片,写写东西之外,是否存在实质性的价值,
我们一直抱着“有待考证”的态度,认真且虚心的关注着。
那些一天要搞八小时的会,重点内容也许八分钟就能说的明明白白,而剩下的时间,往往就处在“跟废话博弈的输死挣扎”之中。
话说来说去,理从左滚到右,
逃不开一个废字。
这是一个带有各自立场,各自态度,把锅甩的满天飞的“针对性形容词”。
但后来,当我对开会这件事“渐入佳境”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样的会议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
那就是证明其没有意义的价值。
这个结论可能听起来有点拗口,也有点难懂,其实只需稍加深入其意义的根源,就能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会议本身,大多数内容都属于似有似无,实际上毫无意义。
但正是因为似有似无,才给了人们一个说法上的支撑。
比如有些人会觉得,某些内容就是有用,我必须要好好听,好好学习,认真领会,
你觉得没意义,但我觉得意义非凡,怎么说?
还有些人的观点则更为“真实”,他们认为会议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只是我们的眼光太浅显,不能够理解开会者的良苦用心,所以问题不在会议的长短和内容,
问题在我们这些人的心态,不够平和,不够踏实的心态。
事实上,谁都没办法用“让众人信服的方式”证明这些浪费大多数时间,明明可以几分钟说明白的会议为何一定要弄成这样,若是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倒是能找出不少类似于“回字究竟该有几种写法”的道理来搪塞各位,
而这些似有似无的内容,只会给那些不同心态,不同立场的人一个可以拿来大说特说的理由。
而这些理由,这些争论,越是激烈,
越是曲折,越是“制造不和谐的声音”,
越能够证明这个没有意义的判断,有多么的正确。
正确的多么可悲。
与此同时,在证明这场以可悲之名来寻找正确的过程中,势必会得罪一些“仰视之影”,
也会让一些人觉得,你们不是太过聪明,而是不愿承担,
你们不是太过理性,而是不懂得服从之道,
你们其实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你们只能说一些根本改变不了的实话。
那又如何呢?
东西摆在面前,是好是赖,大家都很清楚。
拿出来的东西,最终换来了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睁着眼睛说不知道的人,不是真不知道,
而是他的立场让他只能说不知道。
所以,那又如何呢?
当这场不断为了证明毫无意义的大戏开场之后,真正愿意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待的人们,都会面露微笑,认真鼓掌,
因为他们不仅知道结局是什么,
甚至他们还很清楚,
这样的事情就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事情,就是人们谓之“人生总会不完美”之中,
那不完美,甚至漏洞百出的一部分。
掌声与行动的关系,从来不是“有你没我”的对立。
有没有掌声,跟有没有行动,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为说来说去,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最浅显易懂的利益问题,
无论那些声音源自于哪里,讲的如何焦虑,如何忐忑,把事情说的如何复杂,
人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会可以开,掌声也会有,人的存在,
始终来来走走。
事情还是这个事情,问题还是这个问题,如同东升西落的太阳,
都有规律可以遵循,都有规则必须遵守,
只不过,人们遵循的,并不是这些所谓“会的意义”,
而是“我为什么而来”的理由,
以及“我为什么不能离开”的要求。
现实的东西,总会刺痛一些盲目且极端的认识,
当这些刺痛逐渐消失的时候,
人们就不会愤然立场,
而是清醒的坐在台下,
再陪他们耍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