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读书无用,还是你无用
昨天是我们家小表妹中考成绩出来的一天,她大约考得没有她自己想的没有好,可能有点沮丧。
我今天看她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个段子:高考那年,我考了200分,而妈妈的朋友的孩子考了680分,那个孩子去了重点大学,而我只能去打工,九年后,那孩子的妈妈向我和妈妈炫耀她儿子又应聘了一个月薪过万的项目经理……而我,却在想,该不该聘用他。
我当然能理解她现在的心情,以及这个段子在她心中的应景程度。
但我不知道她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了这个段子。
这个段子里,充满了“读书无用”的论调。好像只要努力只要拼搏只要时间允许,你就一定能给当年在学业上碾压你的人结实的一巴掌。
可是现实如此吗?
这是多么小概率的一件事情。在一样环境成长的两个人,成绩尚且还能相差这么大,以现在的创业环境,我太不相信一个当初考了200分的孩子能如此轻松地碾压当初考680分的孩子。
类似这样读书无用的段子还有很多,每年的中高考季里,都会在学生的朋友圈里热传,给大家劈头盖脸灌上一顿毒鸡汤。
比如说:马上就要高考了,提前祝考生们考试顺利。四年后你们会明白,你们今天的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主要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颜值,还有你们村是不是要拆迁…高考只是决定你在哪个城市打王者荣耀,不过还是要好好考 ,大城市网速快。
又比如说:高考结束后,一班主任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微信:考上大学的同学要记得和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搞好关系,等你们大学毕业了,好去他们公司去打工!考上一本的要经常联系二本的,未来家乡的领导就是他们!二本的同学要跟大专的搞好关系,他们将是你们孩子的老师!也要和没上大学当兵的同学搞好关系,因为他们将来是交警,警察和城管!富二代更要和班里漂亮女生搞好关系,因为她很有可能成为你后妈。
还有这样的: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我相信这几个段子大家在朋友圈里或多或少都见过。观点和角度有很新鲜有趣,或许调侃了一部分现实。但却毫无逻辑毫无道理地给读书这件事污名化了:认真读书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啊!
好像你现在这么努力这么辛苦地考了第一,反而成了他们眼中注定会平庸会被碾压会被遗忘的那个人。
这是一些成功者的自嘲,也是一些失败者的托词。更给一些不谙世事的少年们指了一条很不好的路。
认真学习要是真的没有什么卵用,那我就吃饭睡觉打游戏等着四年毕业后逆袭就好了。
可是——
逆袭哪有这么容易,你在学校安安静静读书的时候,都竞争不过这些人,出了社会,手不能写,口不能说,办个事情还不利索,你又能拿什么去跟这些人竞争呢?
出了社会后,你就会发现,所谓的逆袭,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时间的累积,也不是你想象中的,我只要努力和拼搏就可以了呀。
努力和拼搏是天天真枪实刀的苦练和苦干,这里面所包含的汗水、委屈、痛苦、绝望,远不是现在说“只要努力和拼搏就可以了呀”的你所能现象的。
你大多会头破血流,也会坚持不下,最后为生活所累,被生活推着向前走。到那时,你就会明白:这么多年来,并不是读书这件事无用,而是你这个人无用。
这种怀疑自己的悲观和绝望,我希望你不要有。
我以前一直对这些在朋友圈里转发这些段子的人无感,但是今天,我看到一个青少年以此为论据暗示自己读书也不见得会有用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大人实在可恶。
青少年的三观并不成熟,他们还不清楚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这样的段子无疑为他们预告了未来世界可能的逻辑。尽管他们现在不尽然完全相信它,但你总能在他们的懈怠中,找到这种段子的影子。
我无意争论读书有没有用这件事情,对不同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人来说,读书这件事情应该细分,还应该拓展出知识、智慧、经验等一系列事情,不应该用读书有用这个事情笼统概括。
但对于许许多多像我们小表妹这样的县城孩子来说,认真读书就一定有用。
我到现在都还能想起升学那段时间的苦闷和无助。
所有人都看着你,关注着你,鼓励着你。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给你靠一下,你一个人龃龉独行,又瞻前又顾后。
这也并不意味着熬过那段时间就会好就会成功。
你会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里,刻着这一段时间努力程度的印记,为这一段时间的懈怠买单。
你甚至有可能为此自责很多年。
这并非夸大其词,路走得越多,我就越明了:对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读书,是我们唯一会的技能,也是我们唯一能依靠的事情。
我希望你能坚持,也能下定苦心。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转向了另外一面。
上升真的很难,但下降实在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