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眼中柳树下的铁匠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674人  向以鲜
雪莲:读向以鲜《柳树下的铁匠》

也许向以鲜本人并不知道,正是这首《柳树下的铁匠》,让他收获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粉丝”,也开了一个矜持的读者“以诗会友”的“特例”。

不错,我仍能清晰地记得几年前读到此诗的震憾——一匹四蹄生风的野马闯进了“风和日丽”的天空;一头粗野的豹子踢开“莺莺燕燕”“鸳鸯蝴蝶”风行的诗坛;一首沉郁悲怆的《命运》砸向越来越柔软的耳朵!

是的,一种力量涌动,渐渐逼近——像剑客的刀子逼向你的喉咙;像铁匠抡起大锤一锤一锤地向你砸来;像“惊雷砸碎晴空”。

请听!这虎狼般的啸叫:“吃饱了没事撑着打/饿死之前拼命打”“唯有无情的锻炼才能解恨”“世上还有什么更犀利的/火舌在暗中跳跃/在血液里沸腾尖叫”!读这样的诗,你还有闲暇考究这声音背后的意义么?还有心去追究那些人物、典喻、那些词语、修辞或象征么?我们的心声,情不自禁地跟随读者一齐呐喊!

是的,“音乐开始的地方就是语言结束的时刻”。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读了向以鲜的《割玻璃的人》《人民的七种武器》《胡姬与侠客》《1970年的炸药》等大量诗作,我对向氏诗歌有了一个总体印象—— “秋水般干净的喉咙”和“辽阔的肺叶”。它涌动着一股音乐的力量,它由刀子、武器、玻璃、侠客等词语构成,它狂暴、粗野、干脆,字字见血、声声入心。

当然,倘若你熟悉此诗的人物和典故,你的感受当然会更深入、更透彻。简单地说,这是一首抒情诗,它歌颂了两个铁匠——“两个伟大的灵魂”——嵇康和向秀——他们同系魏晋名士,才华冠绝天下,孤高傲世,隐居山野。二人常与山涛等人相游于竹林,兄弟情投意合,史称“竹林七贤”。

嵇康(叔夜)是文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琴师。相传已经失传的千古名曲《广陵散》即为嵇康所创。此曲"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惊天地、动鬼神”。因嵇康得罪了权贵司马昭,被其所害。临刑前,嵇康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在高高的刑台上演奏了《广陵散》,然后引首就戮,时年三十九岁,而《广陵散》从此成为绝响。

向秀(子期)善解庄子,且与嵇康性情相投。二人常在嵇宅柳树下打铁论艺,顺便略补家用。这便是诗篇开首出现的情形:“除此之外再无景色可以玄览/四月的柳烟,七月流火/再加上两个伟大的灵魂/一堆黑煤半部诗卷”。打铁时,由嵇康抡锤——那“擦响广陵散的迷茫手指”“攥住巨锤,恶狠狠砸下去/像惊雷砸碎晴空/沉闷的钢铁龙蛇狂舞”;向秀(子期)则鼓风—— “用庄子秋水那样干净的/喉咙,那样辽阔的肺叶/鼓亮炉膛”。由嵇、向二人消遥遁世的人生追求,诗人联想到道家祖师爷庄子及其《秋水》;由二人伟大的友谊,由向子期(秀)联想到另一个钟子期与伯牙那段高山流水的佳话;由嵇康的被害联想到被楚王杀害的铸剑名将干将莫邪夫妻。这些人物都生活在那“痛苦且浮华的时代”。

就在写下此文时,我怀疑“唯有无情的锻炼才能解恨”中的“锻炼”一词系“锻打”的笔误。然而向以鲜说“必须是‘锻炼’,我要使用这个词的本义即锻造锤炼”,并声称这是他坚持的一个诗学主张——“尽量使用词的本义而不是引申意义”。由此,我又想到曾和向以鲜讨论过“诗人就像工匠,必须在艺术的精准上下功夫”。他说,特别喜欢杜甫所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说尽了诗人和艺术家的匠心和艰辛。

《柳树下的铁匠》是一首思想和艺术同样“深刻”的诗歌,它几乎可以代表向以鲜的诗歌风骨。它绝非那类“滥情”的“说教”或 “口号式呐喊”诗歌——“它没有以牺牲趣味、活力、技艺为代价”(陈超)。因为,真正的诗人知道:“技艺考验着一个诗人的真诚”(庞德)。

[2019.1.20]

附:向以鲜《柳树下的铁匠》

除此之外再无景色可以玄览

四月的柳烟,七月流火

再加上两个伟大的灵魂

一堆黑煤半部诗卷

擦响广陵散的迷茫手指

攥住巨锤,恶狠狠砸下去

像惊雷砸碎晴空

沉闷的钢铁龙蛇狂舞

还有,亲爱的子期

我鼓风而歌的同门祖先

请用庄子秋水那样干净的

喉咙,那样辽阔的肺叶

鼓亮炉膛

来!一起来柳树下打铁

吃饱了没事撑着打

饿死之前拼命打

这痛苦又浮华的时代

唯有无情的锻炼才能解恨

你打铁来我打铁

往深山翻卷如柳绦散发

打了干将打莫邪

向无尽江河淬取繁星

世上还有什么更犀利的

火舌在暗中跳跃

在血液里沸腾尖叫,好兄弟

火候恰到好处,请拭锋以待

雪莲,诗人,自由批评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