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刘彻:千古一帝唯此一人

2024-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热茶聊历史

说到汉武帝刘彻,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为在前面的作品中,我曾多次让他充当配角,而且还数落了不少关于他的恶行,但有一说一,尽管刘彻曾经犯过不少错误,但在他主政的几十年里,确实把封建王朝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世的人也只能望尘莫及。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汉武大帝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接班人,他的皇帝谥号是“武”,可以想象,他老人家的功绩是离不开征战的。那么,刘彻征战的成就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彻在位54年,打了44年的仗,在他的东征西讨下,汉朝的足迹北到俄罗斯境内,西到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东到朝鲜半岛,南到今越南境内,这几乎是中原王朝扩张的极限了。

刘彻还是第一位深入草原打击游牧民族,并且取得胜利的皇帝。当时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以匈奴人为主体。

在刘彻之前,战国时期的燕国与赵国,都与匈奴交过手,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也派出名将蒙恬抗击过匈奴,但这些人打的都是防守战,他们未曾深入草原主动进攻游牧民族,即使如此,防守的战役取得的成就也非常有限。

但汉武帝就完全不同,他通过主动出兵远征,把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揍得怀疑人生,匈奴从此衰落,最终在几十年后,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归顺汉朝,被汉人同化,另一部分不愿归顺的,只好远逃欧洲。

另外,刘彻还是第一个真正控制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皇帝,虽然之前,秦始皇也曾经征服了以上这些地区,然而,秦朝的势力并未能真正控制这些地盘,但汉武帝却做到了。

还有,现在旅游业非常旺盛的海南岛,就是在刘彻派出名将出兵征伐后,正式融入华夏民族。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朝鲜与越南,也是在汉武帝时代,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汉朝对朝鲜的统治,延续长达数百年,朝鲜人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一直到我们的明朝时期,他们才正式有自己的官方文字。

而越南地区作为华夏的历史,更是横跨近千年,使用汉字更是长达一千八百多年,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汉武帝还对西域的大宛国发起远征,有人说过,此次远征只是为了得到汗血宝马,虽然战胜了大宛国,但汉朝将士牺牲太大,只算虽胜犹败。

这种观点我不置可否。

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因为这场远征的胜利,让西方国家真正认识到大汉朝的强大,以致使后世两千多年,西域各国从不敢藐视我华夏。

总而言之吧,刘彻凭借以上这些彪炳史册的卓越武功,足以让后世的皇帝们顶礼膜拜,望尘莫及。

但是,有人问过我:汉武帝的武功赫赫,那他的文治又怎么样呢?我很确定地说:他的文治也同样牛逼。

说到刘彻的文治,我们就绕不开他继位之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此举非常伟大,它相当于重新构造了国人的思想,国人从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一直延续至今。后世的人对自己的民族高度认同,其实就始于汉武帝的尊儒。

刘彻还派遣了张骞出使西域,这也是华夏民族第一次与世界接轨,还从此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同时,经过刘彻对西域与中亚的经营和远征,使得汉朝在西域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也为西域在后来成为华夏一份子,打下了基础。

刘彻还铸造了“五铢钱”,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前后使用了700多年,一直到了隋朝时期,仍在铸造,在汉武帝之前,货币市场极为混乱,他推出五铢钱后,市场混乱的局面就开始逐渐改善。

另外,刘彻还创造了“刺史”这个官职,用于监察各地百官,刺史制度的建立,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世的王朝也把这项制度继承了下来。

刘彻还任用桑弘羊进行经济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不用加税,也能提高政府收入的经济政策,其中,有某些政策甚至是影响至今的。

刘彻还完善了“察举制”,这是一套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它打破了传统的贵族政治,也打破了阶层固化,使得底层的有才之人,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察举制延续了300多年,后来到了隋唐时期,还演化成科举制度。

以上这些就是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每一项都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措施,如果把他的武功与文治归纳起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只能是:雄才大略。

但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称颂他的丰功伟绩之余,好像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这个声音似乎在说:汉武帝时代,老百姓苦不堪言!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说,在某些电视剧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说法,那就是“汉武盛世”。其实,这多少有点误导大众了,真实的情况是,汉武帝的时代,根本没有盛世。

我们前面说过,汉武帝在位54年,有44年都在打仗,一个持续打仗打了几十年的国家,怎么可能还有盛世?

要知道,打仗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资源的行为,只要双方开战,打赢的一方,人活着,钱没了;打输的一方,人没了,钱也没了。

因此,汉武帝时代不仅没有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有人形容武帝一朝的后期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看“户口减半”这几个字,你就能想像,当时国家的情况是怎样的了。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常年战争导致民间大量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价格暴涨,然而,各级官吏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指标,仍然横征暴敛,百姓因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百姓们活不成了,他们就只能组织起来造反。

所以说,到了汉武帝统治的后期,其实国内已经烽烟四起,到处可见起义军,这种情况跟秦朝末年非常相似。

但刘彻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他的统治有了秦朝末年的征兆,却没有秦朝末年的结局,汉王朝并没有被人推翻。

当然,这也全赖于汉武帝个人的觉悟,刘彻的确是个睿智的人,他看到百姓过得太苦了,到处都有造反的人,他马上放下身段,然后搞个反省大会,并且写了一份“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认错。

此举真的很了不起,先不说这罪己诏的含金量有多高,最起码皇帝能主动向百姓认错,这种胸怀就很厉害。

毕竟,一般人很难看到自己的错误,更别说什么承认错误了。

不过,刘彻也不是光说不练的,他认错,也改错。在推出罪己诏后,刘彻停止了对外征伐,并且,重新启用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当然,皇帝改变政策后,那些被逼走上造反之路的百姓们,也赶紧扔掉手中的刀枪,而重新换上耕种的锄头,这也是正常的,只要能好好过日子,谁又愿意体验刀尖上舔血的生活呢?

就这样,社会从此逐渐恢复安定,而西汉王朝也即将迎来下一个辉煌的时代,但汉武帝就看不到了。

刘彻推出罪己诏的时间,应该在汉武帝52年,又过了两年后,彪炳史册的汉武大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

话说回来,汉武帝时代没有盛世,但他却插在两个盛世的中间,在武帝之前,有文景之治;在武帝之后,又有昭宣中兴,而插在两大盛世中间的汉武帝刘彻,不仅消耗了文景之治四十多年的积累,而且最后还留下个烂摊子,让昭宣两代皇帝,再用三四十年的时间,来填补刘彻的窟窿,这也太讽刺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任何时候都无法磨灭汉武帝为华夏民族做出的贡献。秦始皇统一了华夏,却无法统一华夏民族的心,真正让华夏民族团结一心的,是汉武大帝刘彻,也是从他的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正式用汉武帝的国号,作为自己民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历经两千多年,经过多次改朝换代,却始终未变。

这个称号叫:汉族。

虽然刘彻好大喜功,东征西战,导致统治的后期民不聊生,但也正是因为他征战带回来的荣耀,影响了汉武帝的后时代,出现一批又一批的热血男儿,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豪言壮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吧,汉武帝的伟大主要在于,他的“开疆拓土”和“完善制度”。他打下的很多版图,一直留存至今;他制定的很多政策,后世传承沿用。

很显然,刘彻一生的功绩以及影响力,都远远超越他的父祖,甚至还超越了开国皇帝刘邦,成为整个大汉朝四百年的名片。说刘彻能与秦始皇并肩,一点儿都不为过。

后世两千多年的皇帝们,一直渴望成为汉武帝的样子,然而,事实证明,再也无人能达到汉武帝的高度。

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千古一帝,唯此一人。

好了,汉武大帝的时代,已经结束;但西汉王朝的辉煌,却仍在延续,我们一起拭目以待,感谢您的观看。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