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医药领域中学到的10点思维方式
-
确认某一项因素(简称为X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和作用,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相关性、必要性、充分性。
-
所谓相关性即是:X因素和疾病往往同时出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高度的重叠。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比如,生活中往往喝冷水与胃疼两件事会同时发生。
-
所谓必要性即是:一旦清除了X因素,疾病往往就会消失,换句话说,”只有“X因素存在,疾病才会出现。比如,只要不喝冷水,胃就不会疼。
-
所谓充分性即是:一旦加入了X因素,疾病往往就会出现,换句话说,”只要“X因素存在,疾病就会出现。比如,只要喝了冷水,胃就马上会疼。
-
通过相关性、必要性和充分性的三重递进式检验,我们往往就比较容易确定X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对症施药。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是在生物医药领域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找出问题的关键诱因、从而更精准地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
除了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外,还有一种以系统为导向的思维,对于解决问题也很有帮助。问题思维和系统思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两大关键法宝。
-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从全局、立体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比如,一个人如果生病了,问题思维是找出病因,然后对症施药;而系统思维则是,从一个人全生命周期视角进行思考,怎么与疾病共存,怎么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
问题思维,往往重视”解决问题“而不太重视”预防问题“,或者把”问题“看作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务必要消除干净、斩草除根的事物。
-
系统思维更重视问题的全周期管理,包括预防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复发;同时并不会把问题看成是与目标截然对立的情况,而是追求与问题共存、在问题中生存和成长。
-
人体身上有很多疾病,其实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只不过由于在短短几百年间人类所生存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才导致我们在进化中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生物特征与外部环境不再匹配。因此,与这些疾病共存,而不是彻底战胜这些疾病,有可能是我们不得不做出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