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广东省

潮汕的冬节大过年

2016-12-22  本文已影响154人  源河

潮汕的冬节大过年[1]

文:源河

今天是冬至,刚刚和母亲打电话,母亲最后还不忘问我,今天吃“丸”了没。听到我说吃了,感觉她便放心了。这一声简短的询问,我想便是潮汕母亲对游子全部关心的写照,也可见冬至的“丸”对潮汕人的特别意义。

“丸”是汤圆在潮汕的叫法,我觉得“丸”更加形象,“一种小而圆的东西”,立马让你想到䇘[2]里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糯米丸子,潮汕话的“丸”和“圆”发音一样,借着谐音也含蓄地表达团圆的寓意。然而冬至这一天的汤圆,在潮汕一般叫做“冬节丸[3]”。

我常常想起这个片段。冬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会拿出一个干净的䇘放在桌子上,然后摆一个深盆,放入糯米粉,待水烧开后逐渐加入糯米粉中,先用筷子快速搅拌,糯米粉一下子就结成粗大的粉团粒,而后母亲改用双手开始揉搓,使之成为粉团。这时的粉团想必是烫手的,母亲就这样徒手揉搓着,铁盆发出那种用力挤压后粘粘黏黏的声音,像对生活最为完整的记录。直到粉团不粘手,有了粘弹性,这时,母亲便在䇘上撒些糯米粉,准备开始搓丸。母亲会先搓了一个长条状的粉条,一家人就坐在䇘四周然后逐个掐下粉粒搓成丸。颗颗白色的“冬至丸”,如大珠小珠就这样落入䇘中,打转之后稳稳停在那里。潮汕传统的“冬节丸”是没有馅料的,看上去很有厚实感,仿佛是搓下的时光,流转着冬夜的宁静,凝固着一家人的温情。这种体现在文化与记忆中的美,我想一旦有了便是无法取代的。或许每一个在潮汕度过童年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关于冬节的共同记忆。

䇘是圆的,“冬节丸”是圆的,家人围坐在边也是圆的,潮汕人对团圆看得很重。有别于机器生产的汤圆,一家人搓的汤圆并不会每一颗都一样大,有的甚至大小相去甚远,潮汕人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公孙父子丸”,并且认为这样的“冬节丸”才是好的,象征是一家人能有世代同享的福气,暮年能够享受一家子团团圆圆才是最好的幸福。这种生活之美,家之美,就这样借一颗颗小小的“冬节丸”从小搓进孩子心中。

记得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话,“吃了冬节丸就大一岁”,吃了“冬节丸”就像过年一样可以加计一岁。在潮汕的小孩子相当幸福,全年都有着家人对其成长的盼望,生日长一岁,冬节又长一岁,过年还可以长一岁,作为潮汕的孩子一年很容易就“大了三岁”。不过,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就不乐意了,因为潮汕的孩子年龄上总显老。

以前的孩子总是眼馋着这碗甜甜的丸子,而这碗甜丸一般要在清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才煮好。冬节的夜又是最长,往往半夜醒来发现天还是昏黑的,所以有“冬节想错夜”的说法,也有谚语说“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母光”,说的也是对这碗甜丸独有的情愫。然而潮汕煮“冬节丸”再简单不过,清水煮红糖,把丸子煮熟便可。没有豪华的馅料,没有巧妙的搭配,生活之美或许也是这样,少即是多,物质少了但多了与家人的联结。我想这碗甜丸之所以令人如此怀念,那是它所代表的与家人那种珍贵的联结。

如古人所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节不仅仅是夜最长昼最短,也是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变化。冬节的到来告诉人们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日子要开始变好了。据说周代有把冬节作为新年开始的传统,十一月作为正月的说法,我不知道潮汕人所说的“冬节大过年”的说法是不是与这种远古遗民的记忆有关。但是冬至在潮汕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冬节是潮汕地区时年八节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一早要祭拜祖先,祭品中一定要有“冬节丸”。同时也有上山扫墓的习俗,俗称“过冬纸”。作为一个有着迁徙记忆的族群,对祖先的缅怀和追思尤为看重,代表着一种寻根溯源行为,也是德育的一种体现,对潮汕孝道传承有着重要作用。仿佛单单在清明节扫墓,是无法满足这一愿望,特别是对于庞大的族群而言,冬节扫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冬节的到来也提醒着人们一年即将走入尾声,除了团圆,也要感恩,所以要拜村里各方神明,供品也要有“冬至丸”, 要答谢神恩,感恩今年平安,祈求来年红火。我想这些都应该是和农业时代的记忆有关。

在农业时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是相当稳定的,往往一个被宗族分派出“创祖”的人,一旦找到一方合适的土地,便带来这个宗族的一支旁系发展。先祖的迁徙和当下一个个在外的潮汕人,说到底都是为了生计才远离故乡。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记忆,曾现在还能够想起,不妨多回忆,不妨多和孩子讲一讲。一个人如果有了滋养自己文化的源头,或许就不是一直在漂泊的。

我想一个客居他乡的人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情景便是团圆,可能正是潮汕人一直都需要团圆,所以才如此重视冬节吧。正如一个潮汕母亲对他乡孩子的那一声询问:今天吃“丸“”了没。然后,那一颗颗在䇘里的丸,仿佛又滚动起来,或重或轻或大或小地砸进我的记忆里。

[1]冬节大过年为民谚,指冬至像过一年一样重要

[2]䇘,方言字,潮汕一种竹制盛器,圆形,矮帮,密底,直径约一米,可用于盛粉状物等;也有说是和“互”字互通,应为潮汕的“䇘”底部竹薄签以相互交错重叠编织,很像“互”字。

[3]冬至,在潮汕也叫做冬节,下文统一用冬节


作者注: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文学:让文字找到心灵的位置

第021期2016年  文化溯源

本文首发于 鹅渡河(AEDUHE) 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