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以后可以去博物馆多长见识了?

2023-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寸光

《中国美术史》|以后可以去博物馆多长见识了?

一度觉得《中国美术史》这样的书名,虽然大气,但是大的有点过火甚至过气呢,凭什么一本书就草嗷嗷叫定义中国美术史,口气有点大。“中国美术通史奠基之作”,这样来讲还算委婉了些,毕竟只是第一步奠基嘛,如果时间真的够早,且系统理论有一定的概括和发现,水准也的确被专业所承认并论证,那都是应该给个像样的美称的。

偏偏,这本书的作者是个外国人,来自日本的大村西崖,一个早期的中专类学校讲师吧。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他所研究的美术史,选中了中国来作为毕生事业,而且在教学和论著上都成绩显著,在日本声名不小,有点大师甚至日本国师的传承模样,便觉得这本作品,可以一读,也应该一读了。

一来,日本的美术文化跟中国渊源颇深,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开来。二来嘛,我们都知道日漫很厉害,日本的设计界、美术界都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位,的确比中国发展得更加厉害吧。国内学美术的大学生,都以去日本镀个洋学历为新潮,且职业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文本有点古文的文韵,我读来有点费力,毕竟要跟比较口语化网络化的网文相比,它要沉重得多了。我只要结合自己的见识和兴趣,先奔着配图去,然后展开想象和阅读体验了。还好,假期去逛了博物馆,对一些美术名作有点眼缘了。

秦跪射俑把历史推到西历纪元前221至前210.书中有句话:“若阿房宫殿之建筑,骊山陵寝之经营,十二金人及钟键之铸造,在艺术史上,永留无上之光荣”。秦陵还可以去造访,秦俑我们仍可以目睹甚至触摸,但是阿房宫、园明园这样瑰宝及的艺术宫殿,都被摧毁了。我们从文字记载中,悲哀的感叹,却没有什么用。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兰亭序》都可以在博物馆看到摹本,网图也都能搜寻到。只是如何传承发展呢?能传给下一代吗?就艺术价值或艺术才能来讲,差不多快失传了。尤其是现在国人都不写字了,我们都是敲键盘,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山大的年轻人,谁还拿得动笔呢?拿起来,也早没有书法艺术的半点造诣了,我们在很多方面,输给古人,对不起古人了。

照陵立骏之卷毛*,那个字我敲不出来,也不会读。但我觉得第一个字有点问题,是不是昭呢?

黄庭坚的《寒食帖跋》也好出名呢,在网上搜来看了看,挺喜欢呢。当然还有最最著名的《女史箴图》,网图有些模糊了,如果能看到真迹及摹本,就有眼福了。

所以,我读《中国美术史》,就是从书中的介绍和配图,向网络搜索拓展,也算领略了不少艺术空间和作品了,收获也不小呢。以后去博物馆,可以长更多见识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