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子读书读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品读《红楼梦》的叙述构思,文学艺术作品的另一种阅读姿势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2人  饼子啃书

导言:读书,尤其读小说,十之八九都是以阅读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为主,而本篇内容却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着重以了解作品的叙述方式为主,这就是很多作家和写作爱好者的一种阅读方式,为写而读。

其实为写而读,这种淡化情节,注重叙述的一种阅读方式,并不仅仅是因为写作而进行机械化的阅读,它其实属于一种文学艺术审美的另一种途径,这就像我们读诗词,会因为看到整齐的文字排列,对仗对偶的修辞方式,自然而然的感到一种身心愉悦的美感阅读体验,而并没有对其终极的意义,进行过多的理解和感悟,就已经受到艺术的感染力影响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我们要对作品叙述赏析的原因之一,在西方的一些文学理论里,这种关于叙事艺术的赏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欣赏途径,只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文学,千百年一直以其背后的教化意义为主,如《三言二拍》的整理撰写者冯梦龙就明确指出,小说就是以感化人为主要目的,以至于我们今天如果一部作品,没有一定的深意,大部分读者一般会认为它不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意义几乎决定了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关键标准。

品读《红楼梦》的叙述构思,文学艺术作品的另一种阅读姿势

其实这种以意义为参考准则的文学阅读,并不是一种唯一的、主流的阅读方式,在这里仅仅进行一个点题,不做展开来讨论,我们进入今天的文章主题,就是对《红楼梦》进行一个叙述层面赏析,从而我们可以看到意义之外的另一番作品景象。

我们一旦开始以这种叙述方式为主的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有了另一层的身份属性,那就是写作者身份。对于作者的写作内容就要注重由原来写了什么,变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和对于整部作品的结构意义又会是什么?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对作品的另一种观察维度。

以故事为阅读视角的理论著述,或者是读后感内容很多,在这些内容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前辈们把第五回作为作品的故事总纲,因为这一回提供了大部分人物的命运结局暗示,很多人的命运悲剧也都在这里做了伏笔,但是如果我们换成另一种视角,就是叙述视角,我们又会看到什么?

大家可以从第一回,“列为看官”开始到第五回贾宝玉太虚幻境结束,我们以前都知道这几回里写出甄士隐的命运故事,大家也都公认甄士隐故事的隐喻和象征含义,就是他命运的小枯荣,暗示了四大家族的大枯荣。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混乱的情节感受,前面五回是一个无序的空间叙述内容。

品读《红楼梦》的叙述构思,文学艺术作品的另一种阅读姿势

这样一个个独立的章回内容,作者是无序的排列,还是随着故事的情节需要而进行有序的陈述?

我们把这个前五回如果看成一个整体再进行结构的分析看看,从第一回的大荒山、一僧一道去太虚幻境,到引出甄士隐、贾雨村等人的凡间故事,再到第五回贾宝玉由凡间到太虚幻境,天上到凡间再到天上,三个空间变化形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循环,与其说第五回是总纲,还不如说整个前五回才是作品的总纲更为恰当一些。

前五回的内容已经完全对整本书的架构做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勾勒,通过这样一个叙述的方式,及其勾勒出来的整部作品的框架看,我觉得在整本书的最后一回,应该对其第五回的太虚幻境做一个回应,最终也许有贾宝玉重新回到太虚幻境的详细故事情节,高鹗续的虽然也有回应,但似乎是对第一回的回应,而不是对应第五回,如按叙事学的角度,高鹗的结尾似乎是一个重复的赘述。

当然我不认为深究这些是有绝对必要的,仅仅是对叙述方式和结构理解的一个小小的猜想吧,猜想作品的结尾贾宝玉应该回到太虚幻境,从而与前五回作者勾勒出一个故事轮廓的进一步渲染。

我们再回到主题继续,在前五回中,引出两个主要的人物,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林黛玉的叙述描写是一种类似于摄像机跟踪的方式。而薛宝钗出场的描述却是旁敲侧击的出场方式,这里面应该有叙述者的两重考虑,首先就是避免一种出场情景的统一化,就像战队列,一个个出场,没有艺术化的那种陌生感,自然是我们写作的大忌,每个人的出场方式尽可能的不同。

比如王熙凤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贾宝玉的出场却是直接透过林黛玉的视角而告诉读者的,这些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陌生化艺术处理方式。

品读《红楼梦》的叙述构思,文学艺术作品的另一种阅读姿势

当然这个不同还要有一定的深度考量,为了对应其家族背景和人物命运,作者对林黛玉的出场用一种跟拍的手法,其另一重目的就是突出林黛玉“孤”的命运,而薛宝钗的出场,那就要突出其身份和家族背景的不同。两种人物背景,两个出场的不同方式,一一对应了她们的个人家庭背景特征。

前五回的这样一个开局,在叙述上是聚焦的,从起势上说是蓄势,从第六回开始,顺着这个势如闸门开洪一般,一泻千里。

从第六回开始,空间是在贾府,而不是大观园,为了与之后的大观园的那种洁净的世外桃源般空间形成对比,这第六回到第十六回写的主要是一个俗世的内容部分,处处散发着世俗的气息,这里面有宝玉云雨的故事,有贾瑞与王熙凤的故事,还有秦可卿的故事,还有那个闹学堂的故事,再就是馒头庵的那些是非之事,反正就是一片乌烟瘴气的污浊空间,直到第十七回开始,作者话锋直转,从这一片污浊之中逃离到了这光彩照人的大观园的阳光天地。

从十七回开始就是在大观园这个与之前男人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地方,虽然从十七回开始,这里主要是所谓的爱情故事,但它不同于之前《西厢记》那些俗套,而是故事的层层铺述,情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

当宝黛两人的情感互相有了彼此的信任之后,金钏的死为大观园的故事空间蒙上了一层阴影,紧接着雷声大作,宝玉的挨打,但这时的气氛毕竟没有到了一种绝境,紧接着出现了宝玉的手帕传情,金钏在这一回的死,带来了只是一个类似蜻蜓点水的不祥预兆,真正让大观园开始有一种乌云压境的情景是出现在五十九回,死神开始真正的走向大观园。如果把这里看作是为结局做的气氛渲染,那这种悲剧的气氛从这里开始已经完全主导整个故事情节。

自刎、吞金悲凉直逼大观园,大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如果这里还仅仅是配角的开始,那从七十九回开始,迎春、香菱她们开始一步步的走向悲剧命运的终点,这种衰败的景象已经是无可阻挡,已经可以完全感受到败局已定的大厦将倾之势。

品读《红楼梦》的叙述构思,文学艺术作品的另一种阅读姿势

对于作品中还有一个季节的更替对应着情节的变化,也是有着作者在叙述上的思考,我们可以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这种季节的变化带来的情节与文字气韵的变化,这种变化犹如是作者在画一幅画,把自然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整体艺术没感。

结束语:以此我们可以把整部作品分成这样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五回,这五回是一个《红楼梦》整部作品的缩影,之后的故事都是这个缩影的映射和工笔勾画。我们把后面的内容再进行分割,第六回到第十六回是俗世的故事部分,第十七回到第五十八回是大观园最美好的时间段,从五十九回开始是大观园倾塌的故事情节。

当然《红楼梦》这部作品是有着比较复杂的艺术结构,我们短短的几千字内容,也只能在某一个视角,做一个大致的结构解读分析,要对其进行深入,整部作品就如一个迷宫,现实与梦幻,石头与作者多层叙述,变化诡异。恰恰这不同角度有不同解读,充分展现了一部优秀文学的那种阐释空间的无限特征。

文:饼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