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即使是命中注定,我还是那个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01
《海边的卡夫卡》我在高中就看过一次,那时候许多地方都没明白。用屏很小的电子阅读器一点一点往下翻,下键都被抠烂了,还没有翻完。
这算是我青春的遗憾吧,这次终于鼓起勇气再拿起来,有些后悔也有些庆幸。
如果我当初一鼓作气读完这部小说,也许在人生的道路上便会少很多执念,不会跌跌撞撞、遍体鳞伤,会像田村卡夫卡一样,懂得回头,热爱生活。
当然没读完也好,现在读来有很多意外之喜,不会因为当年浅读就错过一本好书。
这次花20多个小时,一点一点地看,从前面摸不着头脑,到后面故事越来越精彩,真有一种“初极狭、才通人”,继续坚持前行,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完便觉得村上春树想象力真是天马行空,虽然故事有原型,但在此之上革故鼎新,老瓶装了新酒,丝毫不会索然无味,反而为其惊人的想象力所叹服。
你再也不能说,村上春树只会自我沉醉地浅斟低唱,也不能说他笔下的人物只是生活在社会边缘,没有出息的年轻人,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卡夫卡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也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自信独立的同时,却丝毫不偏执。
懂得了成长必经的路,田村卡夫卡并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适应它并改变它。
02
这篇小说选择了双线叙事的类型,其实在日本小说中很常见,比如岩井俊二的小说《藤井树》,一章写渡边博子的经历,一边又写女藤井树的经历,然后将两人的共同经历巧妙重合。
再比如,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分身》,一章写氏家橘子,偶数章又写小林双叶,最后又合在一起。
《海边的卡夫卡》,一章写中田寻猫,一章写卡夫卡出走后的经历,虽然两个人完美的错过,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构思,在小说初次阅读会出现云里雾里的场景,许多读者并不会耐心读下去,加上这本小说隐喻很多,各种因素读起来较为吃力。
总之算是一本不算好理解的小说,但读到最后,一切水落石出,便会让人深受感动。如同读《月亮与六便士》一样,当人们看到屋顶震惊世人的画作之时,便会了解以前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我觉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动是两个字:回来。
《人间失格》中的叶臧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一次又一次失望,他没有回来。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为了理想,失去了生命,他没有回来。
《春琴抄》中佐助义无反顾爱上春琴之后,他自瞎双眼,为爱守望,没有回来。
但田村卡夫卡回来了,这不是迎合国人喜好大团圆式的结局,而是给我们以深深的思考。
也许你年少叛逆,我行我素;也许你反抗命运,追求自由,但从成人的那一刻起,请你热爱生活,热爱你脚下的土地。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
田村卡夫卡经历了人生的一次次寻找,尽管“杀父娶母”,尽管玷污姐姐,但还是那个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03
这本书,有很多的隐喻,比如对自由和孤独的思考,对命运的苦苦追寻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加入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
中国古人讲:“无规矩不成方圆。”过分追寻自由的人往往对未来更迷茫,辛苦到达远方以后,才发现远方一无所有。
大岛对卡夫卡说:“孤独的种类也林林总总。”这句话更是让人深思,不是每个孤独都有固定答案,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享受孤独的权利。
还有看似宿命论的话:“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仔细想来,也很有道理,我们每个人的出生、成长、恋爱、生子,死亡,不都是命运在左右吗,我们必须服从命运,但也必须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另外,村上春树厌恶战争带给人的流离失所,也讨厌父权体制下压抑了青年人的心灵健康……
04
这本书涉及到战争、希腊神话、油画、音乐、经典小说等知识,对不熟悉这类知识的读者可能会有些理解困难,但倘若熟悉了村上春树的爱好和创作经历,便会理解他将日常所爱都写在了这本书。
推荐大家看《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两本村上春树散文集,可以更细入地了解到村上春树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热爱文学创作的小伙伴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要给《海边的卡夫卡》找一本书加以对比,我认为很合格的便是《人间失格》,同是在丧失为人的资格的边缘试探,但田村卡夫卡积极应对,回到现实生活,而叶臧则渐行渐远,渐渐迷失了自己。
如果要读懂这本书,需要一本入门级小说,我则推荐《挪威的森林》和《一个人的好天气》。
这本书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也许是田村卡夫卡的,但希望更是我们自己的,不管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当初那个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啊。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阅读,爱上这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