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024-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a优游

一直以为,享受阅读、闲暇时间的不断阅读,是母亲身教言传之下,留给我的最好的自我成长策略。

每次读有所获,对母亲的感激都会更多一点。

近日,或碎片化或沉浸式的阅读,吸收到的两个知识点,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简直喜出望外,是对自己不懈怠的奖赏吧。

其一:以前,只是概念化地知道“天人合一”,这么多年来,并未仔细思考过得出这种哲学观点的论证过程或论据是什么,偶然读到的一段话,让我从直观层面明白了它的出处:

一年有365天,人体便有365个穴位;一年有四季,人体便有四肢;一年有12个月,人体便有12条经络;一年有24节气,人体的脊椎便有24节;一星期有七天,人体便有七窍;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人体便有“肝心脾肺肾”。

了解到这一点,似乎对“比德说”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大自然神秘威严,又承载着万千生命,主宰着生命的隐现规律,人的言行品德,无非是在描摹学习自然,向自然致敬,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来的。

其二:年少时提到“中庸”,首先想到的就是庸碌中年的规规矩矩、了无生趣,再后来,慢慢习得一丁点智慧,认为“中庸”就是不左不右,不偏激,选择最稳妥适当的路去走、事去做。

当我读到曾老先生的观点,顿觉耳目为之一新:

中庸是恰到好处的结果。道德实践要求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致中和”,合乎中庸之道。“中”的意思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到好处,“庸”表示用得有功效。“中庸”就是道德实践恰到好处,必然成功。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走中间路线”或者“骑墙观望不置可否”,当然,也不一定“不走极端”

有人说,如果你长期坚持不学习,你会对曾经的认知越来越坚信。

近来的体会是,如果不断学习,持续有收获,将渐渐窥见一些曾总也参不透的堂奥,柳暗花明,渐入佳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