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在原来项目上新建Target
我们在iOS开发中可能会遇到同时开发多个类似项目的情况。这些项目大同小异,有诸多代码可以共用,如果每个项目都分别开发,这在后期的迭代中会十分繁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多Target开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本文就这一技术实现进行简要总结。现在很多iOS开发工程师都是通过这样来建立马甲包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苹果审核变得严格,发现代码重复率很高的App会拒绝上架。
我们使用Xcode来开发项目,其中的Project是一个整体项目相当于一个仓库,包括了所有的代码和资源文件。而Target相当于一个具体的产品,包含了对于代码,资源文件的具体使用规则和配置。一个Project可以包含多个Target,也就是说通过不同Target我们可以生成不同的APP。
1、新建target
第一种:依次选择File->New->Target,然后选择一个模板(通常是Single View App)来创建。这样创建的target带有Appdelegate和main等文件。
给上名字,就创建好了。
第二种:在Targets中点击已有的Target,右键选择Duplicate可以复制生成一个copy的新Target,并且在文件目录中生成对应的copy-Info.plist文件。这样生成的target与被拷贝的target相似度很大,减少了过多的修改。通常为了减少后期的修改,我们也会首先在原有的Target中修改一些配置之后再Duplicate。Target是可以改名的,选中按回车就行。
2、你可以修改它的info.plist文件等让它与原来的进行区别。如果删除了,则可以通过Build Settings中搜索info.plist并指定它的位置。你可以打开第一个target的info.plist文件的源码(右键-->open as),将它复制进你的target的info.plist文件中。
3、还有桥接文件、xassets等,并设置以下属性
4、记得把你的podfile更新(如下),并pod update一次。
target 'target名字' do
pod 'CocoaAsyncSocket'
pod 'BZipCompression'
pod 'Masonry'
pod 'MBProgressHUD'
pod 'SDWebImage'
pod 'AFNetworking', '~>3.0'
pod 'RETableViewManager', '~> 1.6'
pod 'UMengAnalytics-NO-IDFA'
如果项目中发现这些类库还是显示报错,做以下操作:
(1)选择target(就是左边你的工程target)—— BuildSettings —— search Paths 下的 User Header Search Paths(如图所示:)
(2)双击后面的空白区域:(如图所示:)
(3)出现下面的图,并且点击“+”号添加一项:并且输入:“$(PODS_ROOT)”(没有引号),选择:recursive(会在相应的目录递归搜索文件):
这样设置完成之后,再在工程中导入cocoaPods安装的第三方类库就有提示了
5、然后把所有文件单击,找到右边的Target Membership(如下图),需要的就打勾(少打了就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包括类库、点m文件、xib、音频文件等。
为了确保文件全部勾上,可以在下图查看数量是不是和原Target一样
6、使用多Target是为了共用一部分代码,但是有些共用的文件在不同的Target下是有细微不同的,那么我们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就需要作出区分。这里解决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Target定义宏。prefixheader要设置好宏文件,并设置下面的属性(版本号)
有了这个属性,你就可以去代码中管控不同了
#if JDM_VERSION == 1
这里写上你想在target上写的代码...
#endif
7、如果有的需要设置bitcode,就去设置为NO;
8、运行,遇见这个报错:1 duplicate symbol for architecture arm64,对提示的类库重复的文件或者导入的类库进行删除即可。
9、记得改infoplist文件的地址,不然对应的地址会不正确
10、当然也要记得重新设置pch文件的地址,不然找不到哦。
重新设置PCH文件的地址11、MRC的部分文件记得把它转成ARC,不然编译不过,照着原来的target去修改就好了
转成ARC12、记得添加其它target添加的动态库
添加动态库13、国际化的文件名名要一致。
国际化推荐:http://www.jianshu.com/p/63a1c1a40b93
最后,基本大功告成了。文章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有问题可以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祝薪水越来越高~
最近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http://blog.csdn.net/ysysbaobei/article/details/1095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