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

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之处,据说如今孩子们的童年,不是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爱好班占据着,就是手中把玩着各种科技时代的电子产品。
在他们的年代里,童年已经失去了它该有的趣味。
我小的时候,童年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而且都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儿。
那时候,一放学就和伙伴儿跑回家玩踢毽子、扔沙包,雨过天晴就玩儿泥巴;一到周末三五个人跑去田地里偷水果,或是找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地方玩儿过家家,一玩儿就是大半天。
还有一件是大部分男生女生都会做并且乐此不疲的事情——养蚕。
养蚕在小时候是十分兴盛的事情,在我们那个年代,每逢春节来临,几乎所有的孩子多少都会养一些蚕,不论男女。
记不清具体是从哪里得来的蚕种,看着同学们养蚕,我心里羡慕,于是就哭哭啼啼的哀求父亲,父亲出了一趟门,就讨来了蚕蛋。
他捧着那小小一片纸,眉开眼笑地冲着我走过来,蚕来了,蚕来了,你快看。
这哪里是什么蚕,明明是一些灰色的像某个昆虫的粪便一样的小点点,就用这个糊弄我。
父亲哈哈大笑,耐心地给我讲解。
这是蚕蛋,随着温度慢慢上升,这些灰色的蛋会变成黑色,黑色的就是小蚕,到时候它们会一个个从蛋里爬出来,非常非常小,所以你一定要很细心。等你把它们养大了,它们会吐丝结茧,破茧成蝶,就会有更多的蚕蛋,那时候你就可以养很多很多蚕。
听父亲说着,我喜出望外地从他手中接过那一片铺满了蚕蛋的小小纸片,把它放在有阳光照耀的地方。此后每隔几天,我就要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小蚕从蛋里爬出来。
我效仿着同学们,也用母亲用完的雪花膏盒子,把蚕蛋放进去,那圆圆的花花的雪花膏盒子就是它们的家。
父亲让我准备好桑叶,要在蚕破蛋而出之前给它们备好粮食,不然会饿死。一听到饿死我就慌了,趁着午饭时间去村里的土坡上摘了些新鲜的桑叶回来,浸泡在水里洗干净,放在塑料袋子里,防止水分流失。

不出几日,就有蚕宝宝出生了。黑乎乎的样子,不仔细看就看不出来。我用白色毛笔尖儿把它们一个个放进铺好了桑叶的雪花膏盒子里,心里满是兴奋。
母亲不允许我把盒子带到学校去,但父亲是纵容我的,他明白我想要带去给同学们炫耀一番的小小心理。你们看,我也养蚕了呢。
看到同学们养的蚕都长的很大了,我心里有些难过。回家后父亲告诉我,蚕长的很快,让我不要着急,慢慢地等着,好好地照看着它们。
小蚕们吃的很慢,好几天才换一次桑叶。盒子底下也只有一些黑乎乎的粪便,一点儿都不明显。
过了一段时间,天气越来越暖,蚕蛋几乎都空了。出生的小蚕比较多,较早出生的小蚕已经慢慢长大,能够看到软乎乎的身体了。
随着蚕越长越大,我喜欢上了养蚕的这种感觉,看着它们从一枚小小的蛋变成白白的胖乎乎的样子,看着它们沙沙沙地啃食着绿嫩桑叶,我觉得心里非常满足。
蚕慢慢长大很多,雪花膏的盒子也容不下,就得给它们换家了。
我把之前不用的文具盒腾了出来,洗干净擦好,铺一层纸,再放好提前准备的桑叶。小蚕备的是细嫩的小叶片,大一些的蚕备的是大片的翠绿色的桑叶。
若是有小伙伴儿来家里找我,定是要带他们去看一看我养的蚕宝宝,隔着盒子外面,听到它们吃桑叶的声音,心里别提多高兴。
总会给它们准备新鲜的桑叶,那时候村里的桑树非常多,不像现在,到处都找不到桑树,现在养蚕也不容易,蚕的粮食缺乏。

那些蚕长的非常快,当它们长成肥胖圆滚的白色身体时,用它们的小爪爪一个接一个地弓起身向前爬行着,那弓起来的身体看起来很优雅,时不时地挑逗我的手指想去触摸一下。
成年的大蚕粪便颗粒也很大,由于蚕的数量增多,几乎每天都得给它们清理栖息的场所和更换桑叶,它们吃的越来越多了。
养蚕不再是为了和同学们对比炫耀的事情,它反而成了我放学后急切回家的盼望,就像回家探望我的孩子一样。
再过一段时间,有些蚕就开始蜕皮,脱去身上皱巴巴的一层衣服,换上了白色中略带青色的,看起来更加饱满细腻的皮肤。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它就要准备吐丝结茧了。这些都是父亲告诉我的,有几只蚕不再吃东西,变得慵懒,我以为它们生病快死了。父亲过来看,说它快要结茧了,你看,桑叶旁边有拉丝的物体,就是它吐的丝。
这时候,得把这些快要吐丝结茧的蚕重新放在另一个地方。一条条细细的丝从蚕的嘴巴里吐出来,它围绕着自己的身体转动着头部。
茧成型时,是隐隐约约的,非常薄和轻,不能再用手拿捏了。可以透过朦胧的茧看到蚕在里面转动头部吐丝的影子,我觉得好神奇。
再过几天,茧变得厚实,就看不见里面的状况了。我其实是怀着好奇心的,但是父亲说,万物生灵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外力不但不会给予它们帮助,反而会伤害到它们。
因此,在过了一段时间蚕破茧而出的时候,我看着它挣扎的身体和皱皱的翅膀并没有做任何的帮助或是阻碍,任由它自然地生存或者毁灭着。

不是每一只蚕都会从自己作的茧里出来的,有些茧等了很久也没有动静,大概是死了。
养蚕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生物从出生到死亡这整个过程当中所经历的心酸与感动。
那些后来破茧成蝶还留下蚕种的飞蛾不知道飞去哪里,蚕种我也忘记遗失在哪儿了。后来并没有养很多很多蚕,随着年岁渐长和岁月流逝,养蚕早就不盛行了。
但那些年养蚕的时光,却成了我童年里最美妙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