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员工难搞?其实是你不懂这个
01
最近,好朋友常慧跟我吐槽做为90后员工的boss有多么不容易。她挑出了几个刺儿头:
90年的梅梅,性格强势、说话直接,屡次得罪客户,给客户做服务粗枝大叶,客户流失严重。
92年的琴琴,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让她联系的客户迟迟不联系,客户让她早上过去她偏偏磨蹭到下午3点多才去。
93年的范苗,专业知识不看不记,跟客户交往从来不敢拿结果。
做为销售主管,常慧苦口婆心、尽职尽责辅导她们:告诉梅梅维护一个老客户的重要性,做好客户服务;告诉琴琴为什么要热情要有信心,让她打起精神加油干;告诉范苗专业和权威有多关键,让她下功夫提高自己。每个人听了都觉得常慧说得对,然而,她们却没有改变。
02
怎么回事呢?
“怎样才能让员工有干劲?”
“提升士气需要做些什么? ”
管理培训过程中,经常会有领导者提出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最大的期望可能就是自己公司的员工能够干劲十足地工作,并创造出业绩。
但是每个员工的价值观不同,所以他们的“干劲”和"热情"也各不相同,很难一一改变(或者提高)。这样做工作效率也很低。
希望员工“有干劲”和希望员工“采取有益的行为”,这两个目标中的哪一个可以让公司切实取得业绩,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并不是说,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不重要。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曾论述,对体力工作者,只需要告诉他“把砖搬过来”这样的具体指示就可以,而知识工作者大多希望别人告知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告诉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如果只关注这些,就会止步不前。
那么,怎样让员工采取“能直接取得成果的行为”呢?
行为科学中有一条 “MORS法则(具体性原则)”, 对行为做了明确的定义:
M = Measured (可计量)
O = Observable (可观察)
R = Reliable (可信赖)
S= Specific (明确化)
同时具备上述4项要素才能称为“行为”,其开头字母缩写就是“MORS法则 ”。
想让员工采取“能直接取得成果的行为”,领导的命令或指示,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到什么程度?具体到符合“MORS法则 ”。
举个例子,“要多在客户服务上下功夫!”这个指示就不符合“MORS法则 ”,不可计量,不能观察到,怎么做,做什么也不明确,非常含糊,不明确不具体。
怎么改进呢?可以是“第一,先阅读一遍我给你的客户服务指南,读完告诉我。第二,每天电话联系3个老顾客,谈话备忘在每天晚上6点前发给我。第三,把本月生日的客户名单全部整理好,今天下班之前发给我。”
当这个指令发出后,可以计算出做了多少,无论谁接受这个指示,都知道该做什么,都认为是做同一件事,不会产生分歧。
不这样做的坏处就是,领导发出一个指令,员工不知道下一步具体该做什么,处于含糊状态,于是就有了“不听话”的表现:啥都懂,就是不去做。不是不去做,实际上,是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
这么做一定有效吗?不是百分百。但是,肯定比给一个抽象的指令效果好的多。如果能根据行为科学的原理来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就能把员工从不能干变成能干,从不听话变成听话。
03
回顾对梅梅、琴琴和范苗的辅导,常慧发现,她一直都关注的是她们的精神层面,是不是对客户服务足够重视,是不是元气满满,是不是有足够的意愿去提升专业度。看到每次辅导之后她们答应得好好的要努力,结果总是不改变,总感叹90后的员工太难搞,越来越不听话。原来,不是员工不听话,是自己不会辅导员工。常慧把“MORS法则 ”运用起来,给梅梅、琴琴和范苗都确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且给出了反馈的时间节点,甚至给出了如果不能执行的Plan B。
知道结果如何吗?
常慧激动地告诉我,那几个员工说“老大,我们以前一见你就头大,因为你老跟我们讲大道理打鸡血。其实我们就是希望你这么详细地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可愿意去做了!”
04
下次你以为员工不听话的时候,或许应该反思一下:最近一次你对员工下达的指令是什么?符合“MORS法则 ”吗?如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