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后记
对于莫怀戚的《散步》,我自认为研读得是比较深的,因为这几年我用这一课上过好几次示范课,还曾经获得过县优质课一等奖。
这一次学习《散步》时,我恰巧正在阅读《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第一篇就是余老师的《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我反复阅读了五六遍,深深为之折服,于是决定采用余老师的模式来学习《散步》。
我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步》,请齐读课文。”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静思一分钟,在课文中圈画,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的格式说话。
学生首先关注到了文章中的景物,说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有桑树。
“还有什么呢?”我继续问。
又有一个学生回答:“这里除了有景,还有人——有母亲,有儿子,有我,有妻子。”
另一个学生补充:“这里还有浓浓的亲情。”
学生一边回答,我一边形成了自己的板书:人 景 情。
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来品情,我让学生用“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来说话。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并在课本中做批注之后,开始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一个学生说:深情渗透在这一句——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表明作者特别担心母亲等不到春天,春天的到来让作者松了一口气;“熬”写出了母亲度过冬天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担心;“又”字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熬过了严冬的欣喜。
另一个学生说:深情渗透在这一句——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委屈”说明作者因为没有听儿子的话走小路而觉得对儿子有愧疚,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疼爱;宁愿委屈儿子也不委屈母亲,又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关爱。
另一个学生说:深情渗透在这一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字充满了奶奶对孙子的慈爱;“变”字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宠爱。
还有学生说:深情渗透在这一句——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蹲”字表现了我和妻子的细心、体贴,充满了对老人和孩子的爱。
我用一句话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散步》,这里不仅有美的人,有美的情,也有美的景。请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在旁边批注上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敏锐地发现了这段景物共有的特征——生机勃勃,明白了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衬托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同时与下文形成照应。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用“这一段文字的意味在于……”的格式写话。学生说:这一段文字的意味在于中年人的责任感,在于尊老爱幼,在于一家人的互相谦让和幸福健康。
在学生回答这一段的意味的时候,我还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整个世界”这个词语,并谈谈这个词语大词小用的作用。
我提醒学生注意这句话——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村和鱼塘走去了,让他们理解:作者特意安排一家人走向菜花、桑树和鱼塘,其实就是一家人能够走向希望、走向幸福。最后我让学生怀着祝福这家人走向希望、走向幸福的情感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下课铃声就在学生的齐读声中响起。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和学生都很开心。我开心的是想不到我们班学生的基础并不好,但学生们对课本的理解居然那么深刻,课堂发言居然那么精彩。学生告诉我,他们最开心的是,想不到这些平平淡淡淡的文字中,居然蕴含了如此多的味道。
是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感的,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在文字中穿行,一路穿枝拂叶,用心感悟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