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

流于形式的“鞠躬”,到底还剩几分感恩?

2021-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珍爱和平_2a3e

(传媒学院2018级新闻专业 朱悦

联系方式:13181171656)

四川乐至中学安排学生在校门口列队迎接老师,被住在字校附近的居民拍下视频并上传到网上;辽宁锦州七中被曝要求学生先鞠躬才能进校。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进行感恩教育。”可当鞠躬换来的是冷漠,当问好换来的是无现,这样的形式背后,学生心中能留下几分感恩,又能收获几分尊重?学校的形式主义从来都存在:刷标语,立长廊,树高楼等,且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呈日渐猖狂之势,以致“鞠躬”成了学生的随身必备。且不说在当今时代下,敬礼已成大势所趋,单就强迫“鞠躬”这一行为来说,还剩下几分情义?对权威的机械服从,只是冷漠的形式主义的表现。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现在,尊师重道成为社会日益提倡的行为,而且也理应受到重视,因为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大有裨益。可是,培养的方式并不仅“鞠躬”一种,上课之前帮老师擦争黑板、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对老师讲话用语文明得体等,即使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若加以提点,就会发现这也是尊师重道的体现,而且可以长久地化作一种习惯,流淌于学生的血液中。相比而言,打着“自愿”的名号强制将鞠躬加之以学生身上,试问,离开学校后,这种形式能沉淀给掌生多少积累,又能延续多少年?显然不如潜移默化的熏陶带给学生的影响来得长久。“自愿”是一个校内出现频率颇高的词。当老师想占体育课时,“可自愿上我的课”,于是操场无人;假期“补课”时,“自愿上课”,于是家中不见同学的踪影;“自愿订购XX书”,于是报名表交了一桌面。似此种种,实在太多,可是这些“自意”又岂是“真正的自愿”。有哪个学生敢站起来说一个不"字,那就是对规则的挑战,“自愿”不过是“强制”的外衣,几乎没有几只羊取揭开它的真实面貌,强制的背后,是“不得不”的服从,这样被动的举动之后,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透析其中本应蕴含的道理?很难。“强制”,可以摆弄得了形式,却难认将“感恩”安插在人们的内心。“尊师重道”是需要传承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词叫做“平等”。学生表示敬意,教师予以回应,才是一个健康的、亲和的校园氛园。当学生鞠躬,教师不予理睬时,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冰冷、冷清,甚至还有一丝高高在上的权威与卑躬屈膝的“压迫者”之间的隔阂。当学生的礼貌换来的是冷漠的“擦肩而过”,学生会心寒——表示感恩却得不到回应,不仅如此,在学生身心塑造期,还会影响学生对“平等”、对“师生关系”的认知;家长会心寒——将孩子交给本以为“放心”的老师,却看不到可以言传身教的成分;社会亦会心寒——未来的栋梁在本该健康成长的年纪,因形式主义而受到不好行为的“传染”;若一代人都以“学生鞠躬,老师不理”是为感恩,那未来社会教育的发展、未来社会风气的营造……凡此种种,可想而知。“感恩教育”任重道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都可成为感恩教育的途径,但“感恩”,不应成为着形式主义的牺牲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