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2022-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挽天文化传播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老子从大道的立场告诉人们知足敛欲,以防物极必反。
讲述了“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区别。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老子以两匹马的立场来区分“有道”和“无道”的状况,实际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来表明大道的区别。
天下有大道可循,就可以让战马退还到田间去耕田;天下没有大道可循,那么战马就会在郊野战场产下马驹。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统治者应遵循大道,引导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要发动战事。
而战争的起因,大半由于侵略者的野心勃勃,贪得而不知止足,结果侵人土地,伤人性命,带来无穷的灾难。
后半句提出“祸”、“罪”都是因为不知足。
所以老子告诉人们,知足的知足,才是长久的知足。
继续第四十七章“不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