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

2018-03-14

2018-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钓寒江

最优与最适

             ——苏格拉底麦穗原理对择偶的启示

人来到世上,如果不是独身主义,就面临着择偶的问题。在茫茫人海中选择最合适的另一半,很重要也很不易,这是关乎毕生幸福的大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这个故事可能对我们择偶有一些启示。然而,这只是告诉了我们选择最优的方法。择偶远远比选麦穗来得复杂。选麦穗完全是单向的选择,而择偶是双向选择,在选择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选择。你觉得最好的,对方不一定觉得你是最好的。你以为找到了白马王子或是白雪公主,然而对方可能觉得你是灰姑娘或是青蛙王子,最后结果也许是“落红有情”怎奈“流水无意”,徒惹一翻伤感。

于是,有人说,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最适合的比选择最优秀的更容易一些。这话也有道理。但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实的世界充满了难以预测的变故,多的是波涛汹涌的诱惑,多的是层出不穷的比较。现代社会,我们眼界开阔了,见的世面多了,面临的选择多了,眼光也高了,在眼花缭乱中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却一味地苛求对方,少了一些感情的因素,多了一些物质的考虑。于是,我们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中等待,在挑剔的选择与被选择中彼此不断地错过,错过了山花烂漫的春,错过了硕果飘香的秋,直至漫天白雪,青春不再,老了颜如玉,老了少年心,然后在蹉跎中叹问:究竟是我们耽误了岁月,还是岁月耽误了我们?

其实,择偶的要义,不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对象,而在于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选择。茫茫尘世中,所谓的权贵、大款或美女毕竟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男女,都过着平凡的生活。因此,在选择另一半时,先认识自己,问问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适合什么,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估价。然后,把握一些主要的原则,突出几个侧重,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宽厚,少一些不切实际,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坐享其成,多一些同甘共苦,少一些得失的计算,多一些感情的付出。蓦然回首,可能会发现你找的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认识你自己”,以宽容、善良、慈爱之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句话对于日益增多的剩男剩女们或许有一些启示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