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t开源硬件

LuaTask教程之调度实现

2018-03-23  本文已影响11人  Luat物联网通信模块

前言

LuaTask是什么?这儿引用稀饭放姜大神给LuaTask写的readme

OpenLuat 基于合宙(AirM2M) 原有Luat平台重构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重构了平台代码,增加了基于协程的多线程任务支持,使用户可以快速进行产品的开发,而不用考虑消息的繁琐回调。避免复杂的回调导致类似“goto”那种混淆的逻辑,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消息回调机制。

当应用场景需要消息回调的时候,依旧可以使用消息的发布和订阅执行模式进行编程。

OpenLuat -- Task 编程

LuaTask地址:https://github.com/openLuat/Luat


预备知识

如果对Lua的coroutine 有一定了解,可以跳过这部分。

Lua 支持 coroutine ,这个东西也被称为协同式多线程 (collaborative multithreading)。 Lua 为每个 coroutine 提供一个独立的运行线路。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去饭店吃饭,假设饭店只有一个厨师,这时候来了三个客人,分别点了一号菜,二号菜,三号菜。如果按照一二三这样的顺序做菜的话,效率很低。现在引入一种新模式,每个菜花2分钟时间去做。这样的顺序就变为了花两分钟做第一道菜,两分钟到了,做第二道菜,二分钟到了,然后第三道菜。这样的好处是每个客人的菜都有一段时间正在制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菜必须等到一道菜结束后才可以去做。客人就是上帝,二号客人比较饿,所以可以要求厨师花5分钟制作二号菜。这样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对每道菜灵活分配时间。不太恰当的比喻,厨师就是CPU,客人就是任务。

先看一个简单的程序:

co = coroutine.create(                                      --1
    function(i)
        print(coroutine.status(co))
        print(i);
    end
)

print(coroutine.status(co))                                 --2
coroutine.resume(co, 1)                                     --3
print(coroutine.status(co))                                 --4

--输出结果
--suspended
--running
--1
--dead

这儿提到了三种状态,画了一个图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方法 释义
coroutine.create() 创建coroutine,返回thread, 参数是一个函数建之后线程属于挂起状态,并没有执行!
coroutine.resume() 执行线程,和create配合使用,此时线程为running状态。
coroutine.yield() 挂起coroutine,将coroutine设置为挂起状态。下次执行resume,程序将回到挂起的位置继续执行而不是从头再执行。挂起成功返回true
coroutine.status() 查看coroutine的状态注:coroutine的状态有三种:dead,suspend,running。
coroutine.running() 返回正在跑的coroutine,一个coroutine就是一个线程,当使用running的时候,就是返回一个corouting的线程号

coroutine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终止运行:一种是正常退出,指它的主函数返回(最后一条指令被运行后,无论有没有显式的返回指令); 另一种是非正常退出,它发生在未保护的错误发生的时候。第一种情况中, coroutine.resume返回 true,接下来会跟着 coroutine 主函数的一系列返回值。第二种发生错误的情况下, coroutine.resume返回 false ,紧接着是一条错误信息。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个更详细的实例(引用于Lua手册):

function foo (a)                                        --1
    print("foo 函数输出", a)
    return coroutine.yield(2 * a) -- 返回  2*a 的值
end
 
co = coroutine.create(function (a , b)                  --2
    print("第一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a, b) -- co-body 1 10
    local r = foo(a + 1)
     
    print("第二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r)
    local r, s = coroutine.yield(a + b, a - b)  -- a,b的值为第一次调用协同程序时传入
     
    print("第三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r, s)
    return b, "结束协同程序"                   -- b的值为第二次调用协同程序时传入
end)
        
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1, 10)) -- true, 4       --3
print("--分割线----")
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r")) -- true 11 -9      --4
print("---分割线---")
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true 10 end    --5
print("---分割线---")
print("main", coroutine.resume(co, "x", "y")) --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   --5
print("---分割线---")

--输出结果
--[[
第一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1   10
foo 函数输出    2
main    true    4
--分割线----
第二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r
main    true    11  -9
---分割线---
第三次协同程序执行输出 x   y
main    true    10  结束协同程序
---分割线---
main    false   cannot resume dead coroutine
---分割线---

]]

显然,这个例子比上面例子复杂许多,不过只要仔细分析,理解起来也不会困难

resume和yield的配合强大之处在于,resume处于主程中,它将外部状态(数据)传入到协同程序内部;而yield则将内部的状态(数据)返回到主程中。

再举个小例子说明resume和yield关系

co = coroutine.create (function (a,b)
  local a,b = coroutine.yield(a+b)
  print("co", a,b)
end)
print(coroutine.resume(co,4,5))
coroutine.resume(co, 7, 8)
--输出
--[[
true    9
co  7   8
]]

LuaTask

为了更好的理解LuaTask,花了大量时间讲解Lua的协同式多线程 ,接下来进入正题

先写一个测试程序

module(..., package.seeall)


sys.taskInit(function()
    cnt = 0
    while true do
        cnt = cnt + 1
        print("task_A_cnt: ", cnt)
        sys.wait(1000)
    end
end)

sys.taskInit(function()
    cnt = 0
    while true do
        cnt = cnt + 1
        print("task_B_cnt: ", cnt)
        sys.wait(2000)
    end
end)

输出结果,只摘抄了一小部分

task_B_cnt:     132
task_A_cnt:     133
task_A_cnt:     134
task_B_cnt:     135
task_A_cnt:     136
task_A_cnt:     137
task_B_cnt:     138
task_A_cnt:     139
task_A_cnt:     140
task_B_cnt:     141
task_A_cnt:     142


该测试程序总共创建了2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每次加1,挂起1000ms,第二个任务每次加1,挂起2000ms,所以最后的输出为:输出两次task_A_cnt, 输出一次task_B_cnt。如果在单片机上习惯写UCOS或者FreeRTOS的开发者看到这样的结构肯定不会陌生。

首先调用sys.taskInit创建任务,任务体的格式为

sys.taskInit(function()
    xxxx
    while true do
        xxxxx
        sys.wait(100)
    end
end)

还有一种为

local function xxxx(...) 
    xxxx
end
sys.taskInit(xxxx,...)

和UCOS,FreeRTOS的任务体大致相同,一个while死循环,然后通过延时切换任务。

接下来分析一下sys.taskInit和sys.wait两个重要的函数

先看sys.taskInit的源码

function taskInit(fun, ...)
    local co = coroutine.create(fun)
    coroutine.resume(co, unpack(arg))
    return co
end

sys.taskInit实际是封装了coroutine.createcoroutine.resume。创建一个任务线程,并执行该线程,返回线程号。

再看sys.wait

function wait(ms)
    -- 参数检测,参数不能为负值
    assert(ms > 0, "The wait time cannot be negative!")
    -- 选一个未使用的定时器ID给该任务线程
    if taskTimerId >= TASK_TIMER_ID_MAX then taskTimerId = 0 end
    taskTimerId = taskTimerId + 1
    local timerid = taskTimerId
    taskTimerPool[coroutine.running()] = timerid
    timerPool[timerid] = coroutine.running()
    -- 调用core的rtos定时器
    if 1 ~= rtos.timer_start(timerid, ms) then log.debug("rtos.timer_start error") return end
    -- 挂起调用的任务线程
    local message, data = coroutine.yield()
    if message ~= nil then
        rtos.timer_stop(timerid)
        taskTimerPool[coroutine.running()] = nil
        timerPool[timerid] = nil
        return message, data
    end
end

如何将定时器和任务组织起来的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askTimerPool,timerPool这两个表。在此之前我们得每个线程的线程号都是唯一不变的。

程序流程:

这样描述比较抽象,举个例子会更好理解一点

sys.taskInit(function()
    cnt = 0
    while true do
        print("task: ", 1)
        sys.wait(100)
    end
end)

以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sys.taskInit创建并运行该线程,进入sys.wait函数,taskTimerId的初始值为0,所以+1,taskTimerId=1,coroutine.running()会返回正在运行的任务的线程号,也就是当前任务的线程号,比如该例中为0x8218dbc0。注意:线程号是唯一不会改变的。所以taskTimerPool[0x8218dbc0] = 1,timerPool[1] = 0x8218dbc0。这样就将定时器ID和线程号联系起来了。然后开启定时器,挂起该任务,执行下一任务。

问题来了,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间的时候怎么处理呢?

看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run()
    while true do
        -- 分发内部消息
        dispatch()
        -- 阻塞读取外部消息
        local msg, param = rtos.receive(rtos.INF_TIMEOUT)
        -- 判断是否为定时器消息,并且消息是否注册
        if msg == rtos.MSG_TIMER and timerPool[param] then
            if param < TASK_TIMER_ID_MAX then
                local taskId = timerPool[param]
                timerPool[param] = nil
                if taskTimerPool[taskId] == param then
                    taskTimerPool[task  Id] = nil
                    coroutine.resume(taskId)
                end
            else
                local cb = timerPool[param]
                timerPool[param] = nil
                if para[param] ~= nil then
                    cb(unpack(para[param]))
                else
                    cb()
                end
            end
        --其他消息(音频消息、充电管理消息、按键消息等)
        elseif type(msg) == "number" then
            handlers[msg](param)
        else
            handlers[msg.id](msg)
        end
    end
end

读取外部消息,当定时器达到定时时间后,会发生一个消息。下面摘抄至wiki(有问题有多去wiki查找)

2

所以,msg为rtos.MSG_TIMER,param为定时器ID号。

这样,我们就能实现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调度了。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