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名门】长鄄马之建1944年12月初在溆浦的时光片段

2020-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长鄄马氏

马一鹰/文

马之建 马之建日记

父亲马之建(马子建)[1] 的日记中记载:“因为胡庶华 [2] 的关系,我决定报考在溆浦的临时战时中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44年12月初的一个大雪天,和马魁 [3] 一起到达溆浦,被编入罗扬中队;随后各中队集合,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因为同学们大多来自沦陷区(东北、华北、华东、湖南各地的都有),怀念故乡,迫切要求抗日救亡,所以,报告让大家热血沸腾。”

通过查阅《国师附中 - 搜狗百科》,简单了解了父亲当年这一段小小的经历:父亲当年入读的是借用赵家村和赵氏祠堂和民房而成的临时校舍。

《国师附中 - 搜狗百科》部分内容如下:

附中总述

国师附中全称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成立于抗日战争这一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时期。

沿革

1940年4月,国立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国师)院长廖世承呈请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要求创立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核准后,6月成立附中筹备委员会,院长廖世承委任本院教育系教授朱有瓛为筹备委员会主任。7月,筹备告竣。

8月20至24日第一次招生;9月16至18日第二次招生。10月开学,学院聘朱有瓛为附中主任;暂借国师第一院第二舍的李园为校舍。

暂借期间用法币一千万余元在安化县蓝田(今涟源)的六亩塘购置土地30余亩,建筑永久校舍。1942年夏,校舍建筑完工。

8月,自李园搬迁至六亩塘。1944年,日寇侵湘,为避战乱,6月搬迁溆浦,借赵家村和赵氏祠堂和民房做临时校舍。

光复后,1946年8月奉命搬迁衡山县南岳大庙东廊(由湖南省立第十二中学让予),历史3年半。

1950年2月,与湖南省立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省立十二中)合并为省立衡山中学,并搬迁至衡山县城西街两路口原省立十二中校址所在地。

至此,国师附中完成了它全部的历史任务,并相继由湖南省立衡山中学、衡山第二中学、衡山第一中学和衡东县第一中学薪火相传。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4]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补充资料

[1]

马之建(马子建):派名永柱,字良材,号石村。1925年出生于长鄄马氏家族。自1936年起,先后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新化高平永固镇校、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东廉桥三民中学、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2] 。1944年秋任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1944年12月初在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1945年春任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1949年4月参加“民大学生运动”,从宁乡串联到长沙,任纠察团团长;1949年6月在新化参加地下党员文诚生领导的地下工作;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1950年元月调新化高平黄信发动群众“减租反霸”,任工作组组长;1950年5月调邵阳地委整编;1950年底,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4年7月调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学习。自1950年6月初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三中学。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万毅、钟赤兵、邱创成、唐凯、李俭珠、赵军、杨平、刘少奇、罗荣桓、傅钟、萧华、陈沂、陈其通、邹适今、胡庶华、鲁荡平、翦伯赞、张天翼、魏巍、郭永江(荒草)、高玉宝、梅兰芳等。一生钟爱诗词、文学、曲艺创作,代表作有“乐府诗体”古典诗歌《少司命》。

[2]

胡庶华:1886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城关镇。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进入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第三、四届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六届中央监委;中国共产党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现代学校教育领域里一位极富成就的开拓者。

[3]

马魁:派名康域,又名康棫,字识韩。出生于1929年。1944年12月初就读于湖南溆浦战时中学;1947年转入湖南省立沅陵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49年4月回到邵阳,被戴文将军安排在湘西纵队司令部政工室,以合法身份开展各项革命活动,稳定邵阳局势,迎接湖南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长沙市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长,长沙市西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共青团长沙市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外事组长,湖南省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在湘理事等职。1962年,随湖南省友好代表团出访苏联、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