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与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2日早晨,2016年里约奥运会正式落下了帷幕。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和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做着最后的告别。巴西人用热情和对生命意义的表达弥补了政局动荡、资金不足、安保措施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奥运会的第一次南美之行显得青葱茂盛、别具一格。
回顾这16天,人们会发现,中国人相比以前发生一些改变了。从“一定要夺金”变成了“铜牌也很好”、“第四名已经很棒了”。很多人说,这是中国人在思想上放开了,这是因为90后已经慢慢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我想,大概是人们真正开始理解竞技体育了,开始理解奥林匹克精神了,开始理解运动员们的付出了。
其实,我看奥运会是会哭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们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唱国歌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他们赢了或输了开始哭的时候。这一次,我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就哭了。因为开幕式上有一个特殊的代表团,那就是难民代表团。他们从战乱中走来,却依然坚持着对体育的热爱。他们来自不同的战乱国,举着奥运会的会旗入场,每个人都带着笑容,是依旧对世界保持着友好与信仰的笑容。“体育就是和平”。我觉得这是奥运会有突破了,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真正打开人们的视野了。
童年记忆里,我没看过几次奥运会。只记得小学时期有一次暑假归来,黑板报上开始画刘翔了。班主任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黄种人飞人。但是那时候的我,压根没看刘翔的比赛,也不知道那时的他完成了怎样的壮举,以至于被世人津津乐道了四年之久。回忆起2004年的暑假,我忙着整天惦记着晚上去哪儿兜风乘凉,对于大人们聚在一起谈论奥运会,基本都是有点不愿意听。
我对奥林匹克真正有认知,已经是上初中了。因为那时候接近2008年了,奥林匹克来中国了,来北京了。学校组织了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已经忘了是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参加。反正是有一本小册子,上面讲着奥林匹克的起源和历史,讲着中国的运动健儿们在往届的奥运会上都有着怎样的表现。说实话,那时候我看小册子上对奥林匹克体育的叙述有点痴迷,觉得那是一种神圣,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那时起开始知道奥运会起源于希腊雅典,走到北京奥运会,已经是第29届了,知道了顾拜旦,知道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想起来,到现在还能记得当初学到的近几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比如1996年的亚特兰大,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然后便是知道了中国第一个金牌获得者许海峰、单届奥运会拿到3枚金牌的李宁,第一个在田径直道项目上夺冠的刘翔,还有刘璇、郭晶晶等等。真是感谢那本小册子,第一次向我打开了奥林匹克的世界。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实我还没有真正理解奥林匹克精神。那时候的我,只是看到运动员们唱国歌时泛红的双眼会哭。那时候的比赛我也看得不多,只看了有些看似比较难的项目,比如体操。也是因为小册子上的重点内容,让我比较关注李宁的体操项目,以及刘翔的110米跨栏。那时候的奥运会,我相信是奥林匹克第一次真正走近所有中国人。因为到现在我还能记起开幕式的场景,暑期学校补课,语文老师还会要求写开幕式观后感。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家讨论的都是谁又拿金牌了,昨天的比赛有没有看。那时候的北京奥运会确实带动了全民运动,人们说奥林匹克一百年才能有一次来到中国。
那时觉得奥运会很热闹,很轰动,到闭幕时才发现对一届奥运会的回顾才最动人。比如横空出世的闪电博尔特,鸟巢9万观众曾经一起为他唱生日歌,想想三破世界纪录确实难再有人轻易做到;比如获得8金的菲尔普斯,那还是快速泳衣时代,但金牌数确实有点夸张;比如刘翔,背负着13亿的期待却无奈退下赛场,谁知道他心里有多痛呢。大概很多人都一样,对于奥林匹克和奥林匹克精神,也只定格于这些经典片段。
2016年的里约,有点特别。有人说这大概是最差的一届奥运会了。动乱的社会局势,糟糕的安保,争议的判罚,这里面多少带点不公和歧视,有违体育精神。而中国的金牌总数也是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最少的一次。但是,这一届奥运会却让我对奥林匹克精神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从里约奥组委排除万难而惊喜地顺利开幕开始。
四年一度的等待,对所有参赛的运动员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都是平等的。然而每个项目上的金牌只有一块,每个项目只有三个名额能站上领奖台。试想,有多少人在其整个运动生涯中都从未触碰过这些荣誉,但在镜头中依然有很多我们都不知道名字的运动员表达着自己能来参加奥运会有多开心,这就足够了。
是的,这就足够了。也许,像博尔特、菲尔普斯、伊辛巴耶娃这样的人称得上人类体育史上的传奇,但所有能来参加奥运会并不断挑战自我的运动员都应该称得上勇士。顾拜旦说:“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不是凯旋,而是战斗”。有些运动员即使身体不适,即使在场上受伤,即使年龄越来越大了,但都坚持在赛场上,为自己四年来的付出刻上奥林匹克的印记;有些运动员受到了争议判罚,但他们面带微笑或泪水,不甘或释然,表示尊重裁判;有些运动员实现自我的超越和突破,无论金银铜牌或是第四五六名,都带着知足的语气欣然接受。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竞技体育从来都有得有失,没有人能长期站在巅峰,也没有人每四年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好。每四年都会冒出初生牛犊的新人,有些甚至是一出手就实现了多少老将一生都未实现的梦想。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时代本来就在不断交替,世界本来就是要交到年轻人手中的。所以那些与小将并肩战斗的老将们依然表达着自己对赛场的眷恋的画面,才显得格外催人泪水。新老交替,这就是奥林匹克;不断创新和超越,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90一代来了,90一代在参与奥运会了,90一代对奥运会有自己的认知了。虽然奥运会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是看个热闹。但不能否认,奥林匹克开始影响更多的人了。有人已经开始展望四年后的东京了。那时候我们应该能更加理解奥林匹克和奥林匹克精神了。那时候,对博尔特等传奇的不舍应该能变成对新时代的期待了。那时候,希望不要再有难民代表团了,希望世界真正和平,希望体育真正公正,希望奥林匹克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