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培第一期简报2020-01-27

2020-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粉粉珠

                                          学习 碰撞 成长

                                        --国培(2019)初中英语 

                                                    开篇语

带着希冀与期盼,带着憧憬与梦想,我们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培训中心-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了2019 “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聚焦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教师综合素养与教学四力提升”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与大家零距离接触,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案例研究、小组讨论、下校观摩、点评指导、总结反思等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在这里,我们,在参与中历练,在历练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课程设计及解读

10月30日上午首先文秋芳教授激情饱满地为我们解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培计划”课程设计》,让每一名学员在振奋中期待充实的每一天。

国培十年总结

其次在学术报告厅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王定华书记为我们慷慨激昂的致辞,随后吉林省教育厅、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师范大学、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先后介绍了他们的十年国培路,最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明确方向 抓好落实 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型队伍》的主题报告。上午的培训直到12:40结束,但我们每个人都意犹未尽,特别是王定华书记的致辞和任友群司长的培训,给我们每一个人上了很好的思政课,立德树人、更行理念、示范引领……我们责无旁贷!

第一模块  思辨英语

总体解读

孙有中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学院院长。从事跨文化传播、美国思想文化和英语教育研究、英语专业人文思辨研究。2019.10.31孙校长为我们2019英语国培生进行了《理解思辨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引人入胜,精彩纷呈,意义深长

孙校长在讲座中主要阐释三个方面的观点:

1. Why critical thinking?

2.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3.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Think English.

讲座期间孙校长既引用了朱熹的诗句,又借鉴了布鲁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孙校长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讲座后,我们仍是意犹未尽,畅享其中!孙校长说,我们都是dreamer!相信我们将在思辨英语教学之路上共成长,努力成为有思辨能力的创造型教师!

思辨英语精读教学模式

10月31日下午,在外研社会议中心的学术报告厅,来自祖国各地的国培学员与河南班老师们一同聆听了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夏登山副教授主讲的《思辨英语精读教学模式》报告。夏副教授依托《大学思辨英语教程 精读》的具体教学材料及活动设计,与参班教师分享了精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思辨能力,如何培养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如何基于跨文化教学原则、实施跨文化能力培养。夏副教授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基于材料和逻辑的内省与反思、以思辨为原则的提问与讨论、以知识和实践为目标的阅读与汇报,并指出可通过苏格拉底提问法、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等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夏副教授提出了对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并破译如何使英语学习不成为一种负担。鼓励各位老师基于教学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改进教学。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思辨能力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加深了我们对思辨能力的理解,也对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了更系统、更明确的想法,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更有信心,为自己以后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从ignorant到confused,再到thoughtful,我们一直在成长……

思辨英语听力教学

通过今天听南京外国语大学王艳博士的讲座,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水平的薄弱。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在家乡的小天地里是“资深”教师,现在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今天了解了什么是思辨听力(critical listening),根据听力的目的的不同,听力还分为多种,也了解了听力的内容还可以多种多样。从教育目标来看,外语教育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还要达成人文性目标。也了解了学生听力中常见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听力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仅仅是听,然后选择正确答案,还要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说话者的意图,所谈论的内容是否可信,详实,也可以通过对听力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听前,老师可以先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果学生听不懂材料,老师要分析原因,是学生走神,生词太多,语速太快,听力话题太陌生等,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下次听力课时及时改正,做好听前准备工作,例如准备词汇,文化背景知识等。在听的过程中,要反复聆听,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遇到障碍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发现学生听不懂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在听力之后,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先小组内讨论,或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材料,两人或者小组表演听力对话等。听力之后老师要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聆听更多相近话题的材料。

    总之,听完本节课后,受益匪浅。

思辨英语写作教学

---慎思以促写  明辨以成作

11月1日,我们和各位教师代表们齐聚在学术报告厅,聆听了张莲教授的讲座——思辨英语写作教学。

报告大会上,张莲教授结合多年北外英语写作教学和改革实践的实际情况,全面阐述了英语教师应如何进行英语写作课程重构,以实现实现学生语言、思维和学科能力的协同发展。

第一,调整课程目标。将写作知识技巧和跨文化思辨能力作为显性学习目标纳入教学进行重点培养。第二,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复杂思维能力。第三,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二次思考,在课堂上创设交互的社会文化情境,引入并配置恰当的中介工具,为学生量身打造写作能力发展的活动系统。第四,写作教学评价应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从“教学的评价”、“为了教学的评价”到“评价即教学”的转变。

聆听了张莲教授的报告,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唯有辨证思考,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在英语写作教学、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夯实英语基础、学到更多实用的本领。

第二模块  中考复习备考

语篇层面的初中英语总复习

蒋京丽老师从什么是语篇层面的教学到为何要开展语篇层面的教学以及到底要如何进行语篇层面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这堂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操作,让老师们获得了一场语篇教学理论和技巧的盛宴。

从蒋老师的课,我们得知:语篇是一种使用性语言,既可以是对话、独白,也可以是短文或口头语构成语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话题、语境和语义。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也因此,阅读教学离不开语篇,阅读命题也离不开语篇。

词汇及写作备考指导

11月2日下午,朝阳教育研修中心刘洁新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词汇和写作备考指导》的精彩报告。刘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个人二十多年的一线从教经历,理论联系实践,让现场教师切实感受到了小小词汇的大学问。她首先给大家呈现了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例如:单元词汇教学不分主次,不分顺序,平均分配时间,造成学生词汇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词汇教学求深而不求广,导致学生的词汇量难以有效扩展;词汇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语境,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词汇教学重记忆、轻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然后刘老师给出了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词句结合,词篇结合,在语境中深化;以新带旧,以旧学新,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运用中掌握;训练策略,形成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内课外并举,拓展词汇学用渠道;建立学生自己的字典。刘老师通过大量的词汇教学实例让老师们体验词汇教学的艺术魅力,理解词随意生、意随境生的教学理念,坚定让学生在语用中有效掌握词汇的教学方式,而不是记“单”词或“单”记词。

    关于写作,刘老师指出,作家就像演员和运动员,要天天训练,训练写作肌肉,如果缺乏训练,肌肉就会僵硬了,所以一定要鼓励学生天天写,养成写的习惯,而且要反复修改,Rewrite the same thing ten times, twenty times. 在写作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体性,通过机批进行自主修改,然后通过小组批阅交流进行二次修改,最后教师批改,有必要的话进行面批,学生进行第三次修改。另外,在指导学生话题写作时,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与话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尤其在备考阶段,这种写作训练方式会更有实效。

初中英语命题与测试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中界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四大技能,听居首位,听是英语学习的先导。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也都在做听力教学,比如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listen and check, listen and number,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等等一系列听力活动。听力刘洁新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听力教学有了重现的认识和定位,反思我们以往的听力教学只能被称作是听力训练,而不能称之为教学。

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去模仿,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听的策略。听力教学也应该从三个环节展开,Pre-listening,While-listening and Post-listening。在每个环节都承载着不同的任务。

一、Pre-listening

听前活动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输入新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听前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熟悉话题,预测内容,同时要处理关键词汇、句型,最后要布置任务,明确听的目的。

1. 听前活动形式:自由讨论、思维导图、小组讨论、游戏、引导下提问、和预测。

2.听前存在的问题:听前时间不能过长,导致后面的时间不足;铺垫不够,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与经验没有调动起来;为热身而热身,与听力无任何关系。

二、While-listening

听中主要是语言的输入、信息提取、加工、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建构与内化,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举一反三的过程。

1. 听中的活动形式:核查预测、听主旨大意、将说话人和所说内容配对、听细节并填写信息、听重点词、听并排列顺序、听并做笔记、听并判断真伪、回答问题和抓词。

2. 听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明确听懂与通过提取信息的区别;每次听都是从头到尾,缺少分层、分段集中,获取特定信息;每一遍听的目的不明确;听力技能、策略培养不足;关注语篇整体意义不足。

三、Post-reading

听后要积极创设新的语境,实践和使用语言,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巩固和综合运用。

1. 听后活动设计:讨论、根据听力内容进行口、笔头转述、写出梗概、利用听到的信息,以同一话题为主,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一段文段、角色扮演、辩论、访谈。

2.听后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语言与信息内化活动;不明确听力课的落脚点,活动组织形式单一;为了教听力而教听力。

听力教学是在真实语境下体验语言;培养语感;去模仿;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操练;使用语言;创设新的语境通过说这种方式去使用语言。

惟愿我们所有的学员都能把刘老师关于听力教学的谆谆教导在课堂上落地。

              第三模块  教学研究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10月30日下午和11月4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虹分别做了题为《行动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和《行动研究中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报告。

张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把行动研究这一高大上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听起来妙趣横生,毫无晦涩之感。张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并让参会老师进行了实战操练。行动研究共分七步:发现问题——确认问题——相关文献梳理——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调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总结与反思。在《行动研究中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中,张教授则用详实具体的案例为老师们讲述了三级转码的具体操作方法,大家受益匪浅。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行动研究是把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最佳方式。作为一线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field,要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调研确认问题,并用相关文献作指导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和使用者,不仅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系统观察和反思,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分析和评估效果,继而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使教学研究呈螺旋状持续发展下去,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它既能够提升教师能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职业发展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教学之路都并不是那么简单,一路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行动研究才能拯救我们那苦涩的职业灵魂,让我们远离职业倦怠,让教书育人成为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行动研究的过程肯定是辛苦的,但没有研究的行动会更加辛苦,而且是没有尽头的辛苦!教学职业生涯中,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只有行动研究才能拯救自己,拯救学生!也只有行动研究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职业教育的幸福和心灵的归宿所在!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Don’t wait any longer! Just do it! Come on, my friends!

附:培训花絮:

张教授在著作上签名留念                学习的唯一途径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部分参会教师和张虹副教授合影留念

阶段小结

    银杏谢了秋黄,太匆匆,无奈晚来寒雨又加风!我们的国培(2019)初中英语培训第一阶段即将结束。在即将踏上归途的时候,在今晚这个飘着小雨的夜晚,突然感到一丝不舍。这次培训,是我们经历过的所有培训中课程设计最为合理,最能满足学员需求的一次培训。以文秋芳教授为首的团队不仅为我们作了详细的课程设计,还针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在此,我们一组成员,向所有的教授们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短暂的别离,是重逢的序曲!对于再次的会面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