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的原点
踏上讲台二十余载,我是真正热爱着教育事业。一进入课堂,一开始讲课,我便全身心投入,忘乎所以。有点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的,一堂课酣畅淋漓上下来,顿觉神清气爽,脚步轻盈,鼻子不塞了,嗓子不哑了,头也不痛了。我曾笑说:我的课堂就是我的药。可是,近几年,也许是职业倦怠,也许是“双减”“课改”“新课标”等名词弄得我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当初的热情竟渐渐消退了。
说实话,学校刚推行“经典诵读”活动时,我只是把它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完成。前几章诸如“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等并未引发我的深切共鸣。直到那天和学生一起读:“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站在讲台上,站在学生面前,我越读越心慌,越读越脸红。还好,口罩掩饰了我的不安。我边读边自我反省,我是不是就是这个“今之教者”。我发现,这本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学记》,对于当今的教育弊病,依然是一语中的。这激发了我的学习欲望。于是,我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学记》,在喜马拉雅上搜解读《学记》的音频。有时间,我就翻阅书本,没时间,我就听听音频。一番读和听坚持下来,我深刻地认识到:要解决如今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
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急于求成,老师们都追求立竿见影。很多学校要求“日日清”“周周测”“月月考”,殊不知,这只是在教知识,重知识点的考查,与“育人”之责相去甚远啊!《学记》第五章有言:“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这里强调学生入学之后,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考查阅读能力;考查是否专心学习、广博学习;考查是否亲近同学、亲近老师;考查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学记》第六章有言:“未卜禘不示学,游其志也。”这里强调老师不频繁地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不必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必为提高分数而奋笔疾书,也不会感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了吧!
除了考试考查制度需要改变之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待改变。回到让我脸发红心发虚的《学记》第八章:“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这里指出: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读到这里,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也有过很多这样的时候啊!尤其是春季教学,我们面临着六月份教学时间太少的现状,一个劲儿地赶着把新课结束,那样仿佛能求一种心安:嗯,至少我的任务完成了!可是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呢?不得而知。为了赶进度,我们在课堂上难免“一言堂”“满堂灌”,老师自己也会选择最简单的讲授方式,就是把教参上的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记》第十七章有言:“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确实,单靠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又怎样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呢?《学记》第十一章告诉我们:“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包办。这样,会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会自己钻研思考,且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起了前不久教《庄子》二则的一点思考和实践。《北冥有鱼》中要学生把握鲲鹏“体形巨大,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特点。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想:前面两点学生一读就会知道,后面两点要怎样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呢?我看到课文下面的注释:北冥是北海(不毛之地)。这里特地强调北海是不毛之地,南冥(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那会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然就想到:南海肯定比北海生存环境要好,可能阳光普照,温暖而美好。因此,鲲鹏想要从北冥飞往南冥,从最北边飞往最南边,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目标长远”等一系列的词学生就脱口而出了。我接着继续发问:“鲲化而为鸟成为鹏之后,立刻就往南飞了吗?”“没有。”“那它什么时候才决定起飞?为什么?”学生结合原文和注释自行阅读之后,豁然开朗:“它在等待时机。等到六月海水运动起风了,它就借助大风的力量往南飞。”“从这里你又看出了鹏的什么特点?”“善于等待,会把握时机,善于借助其他力量。”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这些无限接近标准答案的词语。在准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时候,我看文章篇幅短小,注释很少,学生易于理解。可是,这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要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呢?我突然发现了文章插图的妙处。惠子一脸认真模样看着水中的鱼,庄子则拄着手杖捋着髭须,深情淡然。可是,学生因为看鱼的动作很容易被误导。于是,我在课堂上加入了一个教学活动:插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不加思考的学生立刻就说:“低头的是庄子,因为他在看鱼。”但是立刻就有人反驳了:“不对,看鱼的是惠子。他衣着华丽,还佩戴了玉饰。庄子穿的是很简朴的粗布衣服。老师说过惠子是大官,而庄子不好为官,是普通百姓。因此,根据衣服可以做出判断。”一部分学生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我又及时追问:“除了服饰,还可以从哪里做出判断吗?”学生继续观察,很快有了发现:“低头看鱼的神情凝重,应该是较真的惠子;拄着手杖的深情悠然自得,应该是庄子。”这时来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来分角色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庄子》不好读,也不好教。可是我这样处理之后,感觉学生在课堂上投入且轻松。《学记》有言:“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教学之路漫漫,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学记》思想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迄新中国教育学届,影响深且巨。把它放在整个世界教育发展过程来看,也比其他国家先走了一步。诸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相观而摩”等教育智慧,在《学记》中俯拾皆是。好好研读并学习《学记》的教育智慧,在教育实践中施行、总结、反思,期待真正让学生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离师辅而不反也”!我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眼里有光、脸上含笑的吧!他们应该不会在毕业考试之后就撕书泄愤,也不会在离开学校之后就把在校所学全抛诸脑后了吧!
我知道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一厢情愿地坚持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读完《学记》,心中渐渐熄灭的火又重新燃烧起来:遵循《学记》的教导,回归教育的原点,做一个内心强大的老师,教一批内心强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