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

2024-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语花开

前天,读到祖庆老师的文章《“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就这样,我走出了精神内耗!》,颇有感触。

文中,祖庆老师关于“我”的解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是谁?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我才第一次真正开始静下心来思考。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那只是我的职业;我是父母的女儿,两个儿子的母亲,这只是我在家庭中的角色;我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这只是我的性格……

我一度陷入迷茫。我无法做出解答。

张德芬提出“真我”一说,我仍然一知半解。祖庆老师的解答更简洁明了。

01生物我

生物我应该就是人的本能(或者说兽性)。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着人的本能欲望,如饿了想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就睡觉,这是人的生理本能。倘若不加节制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就彻底沦为与动物无异的人了。

02社会我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在社会中,我们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有着不同的需求。我们有获得感、成就感、被重视感、被需要感……

因此,我们需要与人交流沟通,需要工作学习,需要参与。

03理想我

理想我是一种境界,是在物质需求之上的精神需求,是超然于自我的神圣感,是为他人着想的奉献与约束。

04写在最后

我是谁?

我只是我,一个时常被“本我”战胜的普通人,一个时有满腹理想却常无法付出行动的人,一个常常在“本我”与“神我”中纠结周旋的人。

于是,常常备受煎熬。

于是,常常需要他律。

于是,常常需要肯定自己的过去,汲取自信的力量,从而坚定地做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