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不问莫言上没上过中文系

2016-06-16  本文已影响46人  FUN无界

这是FUN无界的第13篇文章

自从参加好报的30天写作班之后,时常处于非常煎熬的状态中,为写不出可爱有趣的文字而苦恼。这些年经历过的不少精彩,一到笔下,鲜活灵动立刻风吹云散,变身议论文,一个个的套路自动跳出成文。

看好报作家胡霜发起了48小时完成五万字的写作,很有感慨。活动结束后,看过她作品的一位读者很有感,评论大意如下:你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吧,半路出家吧?应该积淀更多再写作。

我想说:你怎么没问莫言上没上过中文系?

关于怎样才叫好的文字,需要回看下当前最被人诟病的语文教育,标准答案中,哪怕所有回答都正确,仅语气词不同也可能算错。这是教我们爱上文字还是逃离文字?

任何一个文明的兴起,都有一个必要条件:多元和包容。一言堂,必将抹杀创新,最终走向没落。连语气用词不同都算错,你还期待什么创造力?!

这里,我想说说美国“审辩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这个概念现在更普遍被译为“批评性思维”,个人认为这种译法有误,易误导。

一.什么是审辩性思维?

“有审辩性思考能力的人凡事习惯于追根究柢,认知务求全面周到,判断必出于理性依据,心胸保持开放,态度有弹性,评价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对主观偏见,判断必求谨慎......而且在许可的情况下坚持寻求最精确的结果。”

审辩性思维的2个维度;

1.独立思考:

审辩性思考的结果是让学生有很强的独立而又谨慎的思考,凡事不迷信权威,而是凭藉严密的逻辑和证据寻找答案。可以想像,这与中国当前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

审辩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造就美国高水准教育的重要原因。

2.看到事物的对立面:

思考其可能的价值和正面意义。

二.审辩性思维的特点:

包容和倾听不同观点。关于这个理论,最著名的一个观点:“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法)。

俄勒冈大学教授赵勇在讨论美中教育系统的差异时表示:“中国的教育系统,擅长培养‘同质工人(Homogeneous Worker)’,即‘死记硬背’出来的考试机器。但是在未来发展中,世界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很多创新和巨变恰恰来自于行业外,这就是当下跨界整合愈演愈烈的原因。

成为一个接纳和包容度更广的人,就像海:纳百川而大!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