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频航海日志

创意旅行之混血

2018-06-01  本文已影响3人  心空站
创意旅行之混血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你呆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如果,我们每到一个新地方,都把自己想象成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已经呆腻了,会有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呢?

李欣频老师说:

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带着自己的旧框架去看世界,所以去旅行时最忌讳带着“成见”,如果你在旅行时,还记挂着家里的花草有没有人浇、记挂着工作,那就没有必要浪费钱去旅行了。

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

我们如何进行混血呢?

首先,请放掉对一个地方的刻板印象。

提起印度你会想到什么?提起越南你会想到什么?前几天跟同事聊天,一个同事说她想去越南旅行,我说去啊,景色超美,消费还很低。另一个同事却大惊失色,越南,那么落后,有什么好的?在他印象中,越南就像偏远农村一样,是个极度落后匮乏、民风还很不友好的地方。

如果带有这样先入为主的想象,那就不要去了,因为即使去了,你也没有一双发现美、发现不同的眼睛。

李欣频老师说:创意的相反是惯性思考,每看到一件新的人事物,就习惯拿这个新的跟过去旧的、类似的情况做比较、做分类、以偏概全、以此类推,轻率地下结论,并贴上标签然后归到旧的类别里,这是一种思考的惰性,造成视野的盲点;本来鲜活的脑袋,就成了“眼前来什么,就以过去的程序反应什么”的机器,从此没有了接受新事物、创造新未来的可能。

《零极限》中也说,你只有两种反应模式,一是靠记忆,二是靠灵感。当我们依靠记忆来反应,就会不断重复相同的境遇。如果我带有“越南是落后的”这样的刻板印象去越南,那么我的眼睛就会盯住越南落后这一面去看,反而会错失掉发现越南独特、美丽的一面的机会。

这跟我们平时与人交往的情景很像。一个人告诉你,A君很自私很小气,那你可能不自觉就会注意他自私小气的一面,你会像收集证据一样收集他自私小气的行为,来证明你的印象,反而会忽略掉他的优点。也许他有点幽默,也许他反应很迅速,这些你都看不到了,你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很单一的人。

清空自己的记忆,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发现生活中美的地方。

在旅行中,我们要怎么做呢?

李欣频老师说:

把自己视为“刚诞生于当地”般虚拟生活,眼前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未曾有过的经验,因为一切都是新的,所以没有预设立场、没有判断,一切都由你来重新定义。

将自己当成一个刚刚在这个地方出生的婴儿,要在这里生活下去了,眼前所见的一切,今后都要无数次的经历,我要怎么安排我的生活?我有什么爱好?我心情不好时想去哪里排遣心情?我最喜欢去哪里转转收获灵感?我有什么生活习惯?

这次旅行的沙巴,刚一下飞机我就很想把它跟巴厘岛做对比。机场没有巴厘岛大,没有巴厘岛繁华,各种游玩的设施也没有巴厘岛完善,环滩岛冲凉的地方连热水都没有。如果我带着这些比较的想法去看沙巴,就很难发现沙巴的优点。

把自己想象成电影《土拨鼠日》里的天气播报员,如果我被迫留在了这里,在这里生活一个月,那么我应该如何度过这一个月的生活呢?

带一个新身份去旅行
创意旅行之混血

欣频老师旅行时,将自己虚拟成建筑系的学生、萨满祭司、富豪、书画家、音乐家、修行者,当我们用不同的身份去同一个旅行时,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可以不把自己当成是观光客,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采风的作家,看眼前的景色会有什么感想?把自己当成美食家,看到眼前的景色,会有什么联想?

旅行是一个“去制约”的过程,李欣频老师说过,旅行其实是用一种“类惊吓”的方式帮助我们自己去掉限制性信念的制约。

因为旅行是陌生的,它会刺激你长出新的脑神经元,同时“消灭”旧制约的影响,特别是与你平常生活工作的地方差异越大越好,这样“类惊吓”的幅度就更大,就能有效去除陈年的旧思维。

这次旅行我去了马来西亚的沙巴洲,这个地方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马路上随处可见带头巾的妇女。当我们准备去著名景点水上清真寺时,也被要求必须穿伊斯兰教的衣服才可以进入。虽然以前会在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这样的衣服,但是真正穿上以后,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更加融入当地的文化中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塑造不同的人,如果我是出生于当地的女孩子,我会怎么过我的一生呢?我会受到哪些限制,我会想要突破什么,我如何达成我的梦想?想象力在这个时候不停地驰骋,而这种想象会创造出一种真实。

《喜悦之道》中说,显化人生目的的许多障碍,是来自文化上的群体思想形式、训练的缺乏,以及其他的人,尤其是亲近你的人。去旅行,特别是去一个文化和我们国家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就是要去发现文化上的不同,以及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文化赋予我们的限制和障碍。

本文中全部黑体字摘自李欣频老师著作《李欣频的人生学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