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丑小鸭》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读了这段话我很认可她对童话的态度,我更多对安徒生童话的了解来自于上大学后看的电影,可是这个时候的视角观已经偏向成人化了,总是会用成人的价值观念去分析童话故事的合理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冰心、安徒生这样能在复杂成人社会里永葆一颗纯粹童心为小天使打造梦想殿堂的人我始终是崇敬备至的。
现在要作为一名老师去给孩子讲童话故事,要讲好这样一节课我内心其实很犹豫,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容易丧的人,面对很对东西都充满在质疑和批判,童话,应该是要有一颗童心才能使童话焕发光彩的。看了《丑小鸭》的教学艺术镜头,五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童话故事进行了剖析,而且肖培栋老师的编排五位老师的分析层次应该是逐层加深的,从课堂自然生成到对生命的终极教育,我觉得童话故事也始终和现实接轨了,这应该是作为成人的安徒生基本诉求吧。
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其实应该是这篇文章主要作为讨论的内容。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五节课五个不同的教育归属,我觉得好的教育一定是心灵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幸福的教育,是思考,是获得,是启发。而不是给予。所以,有此可对比得出,一节课你首先要想清楚定位,你想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只是落脚到自传色彩,对丑小鸭“向往美好,不懈追求“精神的追求,那只是达到了最普遍意义的教育和收获,甚至是低效的。但是“在逆境中不绝望,在心底里埋下希望的种子,就会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这也是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价值观。丑小鸭在没有亲情友情丧失一切精神依靠的前提下,最后能够获得终极梦想的实现,这应该是抗争,和世界的对抗,只是丑小鸭的对抗是被迫的。熊芳芳老师的定位是“生命教育“。我觉得很准确,他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将《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和《丑小鸭》并行阅读,这是一个很巧妙地尝试。一个是强者的自救吗,一个是弱者的被迫。学生很快能从中获得生命的不同形态。
“丑小鸭的高贵在于她的谦卑,起初的丑小鸭其实没有梦,他也并未为自己的命运设计任何轨道,然而一个生命种种的需要推动着他不断地继续前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春天就来了;走着走着就会跑了,最后竟也会飞了;走着走着就离开了那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离开了鸭的种种标准,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天鹅世界。”熊老师的这段话也触及到了我的内心。生而为人我们无法去预测人生,人生的构成本就是偶然的,丑小鸭只是在往前走,一路向前,不止到会遇到什么成为什么,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没有停下行走的脚步。所以,这就是成长的形态吧。我们一生都在不断成长,一直向前走,不用去考虑生命的形态,只需要去考虑生命幸福的形态。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受,感觉,不是一种固定的形态。
强者有强者的幸福,弱者有弱者的幸福,强者用能力,弱者用心灵,花开两朵,各表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