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穷叫作家式哭穷:改变生活先改变思路,想要挣钱先放下身段!
文/五殳哥哥
首发/梅雨飘香公众号
今天看到一个写纯文学的作家哭穷的文章,这个作家写作十余年,虽然进了作协,也得奖无数,可至今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
按照他说的,一本纯文学小说辛辛苦苦写一年,结果出版后扣税所得仅三万来块,后面得了个奖,也不过一万来块,真是心儿瓦凉瓦凉的。
他认为,作家并非普通老百姓,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不同于普通人的劳动,是付出了极大的思想结晶和智慧劳动的,不应该按照800元征税标准扣税,还应该提高稿费标准,最好呢政府要设立作家救济组织,扶植、关心作家生活,不能让作家活得太没有尊严。
看完这个作家的文章后,我不禁掩卷沉思,近年来作家叫穷现象与“教师哭穷”、“离婚女晒离婚证”一样成了一种奇妙的社会现象,既让人笑掉门牙,又让人细思恐极。
我不禁想:
这些人真的都穷吗?
真的都那么惨、那么可怜吗?
社会真的欠他们吗?
针对作家的哭穷,我想聊聊我的看法。
全民阅读现象早已是昨日黄花,学院派作家不要再沉迷于过去荣光,只因为写了几本经书,就想当然地自拟为“国之重臣”,就幻想着要“暴富”,享受全民拥戴的黄梁美梦。
传统作家们不要只读圣贤书,而要看清社会形势,了解社会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闭门造车,造出一堆无人问津的“滞销文字”。
当前传统文化市场早已不景气,纸媒在商业化时代除了保留了政治喉舌的功能外,基本形同鸡勒。
网络化时代,整个社会的阅读习惯、思潮、价值观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续沿用老派的思维装腔作势纯属“作死”。
新一代年轻人更喜欢看网络文学,他们喜欢轻松(肤浅)、搞怪、脑洞、志怪、奇闻异事之类的东西,君不见各大网络小说平台上,玄幻、穿越、系统、种田文等小说是多么受追捧?就连当下的影视也都是通过这些小说改编而来。这是市场的需要决定了的。
而传统作家都写的什么呢?
“知青文学”、“伤痕记忆”、“忆苦思甜”式文学层出不穷。
文字大多沉重、无病呻吟、政治色彩鲜明、教化意味太浓,给人一种仍然生活在上个世纪吃苦受难的感觉,好像读者们不哭几回都对不起作家似的,叫人怎么喜欢得了?
传统作家也并不都不挣钱,你要是学学贾平娃也写一本《废都》式文学看看,保证洛阳纸贵。
当然,选择当一名市场需要的“商人作家”还是自嗨式的“清高作家”全凭自己的选择,但选择了做怎样的作家、过怎样的生活,就不应该后悔。尤其身为作家,纯文学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尚的精神文化,如果你坚持下去,至少精神上是很富裕的。
而如果作家想要发家致富,也并非可耻之事,关键还在于思想思路能否转变。别把挣钱看得多简单,但挣钱也没那么难,这还是思路决定的。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
与只会咬文嚼字的学院派穷酸文人不同,网络作家闷声发大财的就比比皆是,要说才能呢,传统作家比网络作家差吗?那是一点儿也不差,甚至还胜一筹。但传统作家转型写网络小说还真就不容易。
从收入层面来讲,阅文集团旗下哪个白金作家不是年薪几千万上亿的?你问问唐家三少、辰东、天蚕土豆、南派三叔、烽火戏诸侯、猫腻等人,他们哪一个穷了?他们不但不穷,还大有明星化的趋势。
至于腰部网络作家,月入三五万、十来万的那就更多了,而最惨的底部网络作家,月入5000至万元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他们又哪一个比传统作家穷了?
市场是检验作家的基石,不认都不行。
前年签了一部小说,当时认识一个叫“小楼听雨”的写手,高中文化,广西人,打工仔。他写了一本战神小说,没想到竟然火了,月版税达到了一千多万,从此功成名就不再打工。去年结识一个大连人,曾经是商人,因为亏损负债累累,不得不写小说。写了一本玄幻,到50万字后也火了起来,月收入也达到了近十万块,这本书他写了一年多,可以算下收入。
所以说,作家哭穷固然有时代因素,但身处这个时代的作家却不了解他的这个时代,这是他最大的可悲。可悲得这种穷就是对他最好的警醒和回应。
作家不是救世主,这个时代也不需要普世意义的救世主,更何况,一个作家也担不起救世主这样的重任。
所以,作家也是一个市井百姓,也喜欢吃喝玩乐、贪恋美女和温柔乡,那就别哭了,放下身段吧,也去写一本战神、也去写一本同人、写去写一本市场叫好的种田文,大把的钞票与美人在召唤你的开悟。
做不了上帝何不做凡人,成不了大事何妨成小事?
作家真的也不过是芸芸众生。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