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2022-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每天都微笑
20220615
摘抄:
1 我们对孩子常常过度在意而不满意,当你过度在意时,孩子就失去了在意父母的能力。
我们想说,不是不在意孩子,而是不要过度。
2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期待是在意孩子变好的果,并不是在意孩子这个人。所以,因为在意“果”而对孩子当下状态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担心焦虑。
3 忍,不是压抑情绪。对于习惯性地用情绪表达的人,需要先控制住那一刻的爆发,让自己冷静下来,跳出自己的情绪,感受自己和感受对方,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化解冲突。
“有情绪不处理问题”,“先关注人,再关注事”。
4 事情发生了,没有坏事,要看你有没有用负全责的心去面对这件事,当你愿意负全责时,所谓的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5 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担心、焦虑就是在意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是自己内在的不安、恐惧无处宣泄,而宣泄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过度在意。本质上,父母在意的是自己,根本不是孩子。
感受孩子,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心疼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在意孩子。
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父母内在的焦虑和恐惧,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差,根本不可能帮助到孩子。
6 孩子遇到困难、陷入困境,在他非常痛苦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比他还痛苦,比他还着急,那还有谁能来抚慰他?
7 当父母不那么在意孩子时,孩子可能就在意父母了;
当孩子在意父母时,父母说的话孩子就可能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