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等各类型)护理

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心理(社会性)支援(下①)——“控制欲”的应对原

2022-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爱知介护

        前番的文章中,我们针对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自我认同混乱”、“受害者心理”这两方面,论述了在日常生活和照护场景下的应对原则和方法。从本期文章开始,我们将聚焦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另一种心理状态 — 即“异化的心理舒适区”,来看看作为照护者,应该如何面对。

        关于“异化的心理舒适区”,在众多的表现形式中,我们将目光重点投射在了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控制欲”(保姆思维)和“独占欲”(专属思维)两方面。受限于篇幅,今天的文章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当老年痴呆症老人展现出“控制欲”的心理后,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援。

        控制欲,一般来说,是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寻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

        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控制欲强是内心恐惧的表现。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通过实现对人或事物的绝对控制,来避免自己陷入不安和无助的心理感受。老年痴呆症老人也不例外。客观上说,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安全感缺失较之于常人更加深刻和普遍。举个例子,由于老年痴呆老人的表达和沟通本身陷入障碍之中,所以他们的诉求表达,往往很难被周围人准确和完整地识别并给予回应。长此以往,老人往往觉得周围的人和环境对他是不友善的。处于基本的安全心理需求,他们会尽一切可能“抓住”身边的照护(老年痴呆症照护、护理、照料、照顾)者、亲属等生活中相处的人,通过强化对他们的控制,来让自己获得自己心理安全上的保障。

        并且,这种试图控制的念头,在老人面对雇佣的保姆,或者生活在养老机构当中时,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强化。因为老人觉得“我付费了”、“我花钱了”,理所应当会认为:“你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和想法去工作,我说什么你就应该做什么,你不能违背我的意志”。与此同时,有的老人会想:“我是雇主,我的地位应该高一些,照顾我的人地位要低一些,自然事事都要我说了算。”

        在老年痴呆症老人的身上,还有一点较为特殊。由于定向能力障碍,老人们分不清、记不得所处的环境是哪里,每天相处的人是谁、是什么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老人会将照护者当成餐厅、宾馆的“服务员”等去使唤和支配。在疾病共性和老人林林总总个性化特点的叠加之下,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控制感强,展现形式多样的特点是较为明显的。

        在爱知介护机构里入住的老人这种情况就比较常见,我们通常是如何应对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控制欲”呢?

第一,营造生活场景,建立平等关系

       前番的文章中,提到过我们机构里发生的一个案例:有位老人在入住的第一天,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一直站在他身边,即使没有什么事,也不能离开半步,并且还要求如果他提出什么,一定要一秒钟回应他。如果我们不在他的身边,老人就会大喊:“我的服务员去哪里了?”

       显然,这位老人的控制欲是比较强的。他希望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是他的“服务员”、“保姆”,这样他才会感到舒适和放松。但是,当他一旦发现,现场的工作人员脱离了他的控制,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急于向老人“亮明身份”,说我们不是“服务员”,而是询问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叫我们?老人说:“我住在你们这个招待所里,你们照顾我,当然就是服务员了。”在明白了老人的这个想法后,我们先是判断老人的定向能力有比较明显的障碍,他不能准确判断这里是什么地方,误认为自己是住在宾馆里。我们没有着急去否定老人的这个想法,因为如果不能帮老人从心里把这个地方与合理的生活场景匹配起来,你跟他说什么都是徒劳的。简单的说,如果你不想让老人觉得这里是宾馆,而是想让他觉得这里是工厂,那么你就得让这个地方按照老人心中工厂的感觉呈现出来。当然,这不意味着要把家庭和养护机构改造成工厂。老人是记不住工厂的样子的,他记住的是工厂里的感觉和场景。

        在接下来与老人的交流和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特意去关注他的兴趣点。比如老人喜欢阅读,喜欢生活中多一些“文化气息”,我们根据这个兴趣和喜好去寻找与他的共同话题,有时我们会请教老人,让他多教教我们,有时也能一起讨论一番他感兴趣的。这样林林总总的生活场景再现,在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呈现出了积极的变化。 

        老人在一次呼唤我们的时候没有称呼“服务员”,而是因为记不得名字在喊“小谁”。我们马上作出反应,问老人:“爷爷,我是谁?”老人愣了,然后想了半天,说:“你是我助手啊”。从此以后,他在找人的时候就会说:“我的助手去哪里了?”有时候也会说“我的朋友”。

        老人对我们的认识,从“服务员”过渡到“助手”,是因为通过对老人过往生活中积极的生活场景再现,并且在这个新的生活场景中,与他有共同话题和兴趣,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朋友”、“助手”。

        老人心中生活场景和人物定位的变化,客观上让我们处在相对平等的关系中。这样的话,我们与老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不再是生活中一方支配和控制一方,而是双方有了共同生活秩序后,关系开始平衡,老人“控制欲”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第二,合理安排生活,建立信赖关系

        之前我们还提到了一个案例:入住我们机构的一位奶奶,告诉我们说家里的保姆不听她的话,所以两个人日积月累了很多矛盾,最后爆发了冲突。这位奶奶在入住我们机构之后,对工作人员的支配和控制也是较为严重的。尤其集中在:她的药只能由指定的人协助,晨护、晚护也只能由特定的人协助等等,如果这位奶奶指定的人没有去帮助她,或者换了其他的人去帮助奶奶,奶奶都认为这失去了她的控制,开始变得焦虑、暴躁。 

        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奶奶刚刚入住,跟我们还不熟,由于不相信我们能真正帮到她,所以她需要“亲自”挑选和指定自己认为合适的人去按她的意愿工作,才能获得安心。

        所以,在刚开始的几天里,我们先是按照奶奶的安排去工作,但是在协助她的时候,会不断地跟她说:“除了我以外,其他人帮助你也是一样的。”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还会让未被奶奶“选中”的人一同辅助性地参与奶奶的事务。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与奶奶的沟通和确认,每开始一件事都会先征求她的意见,一件事完结的时候问问奶奶“这样可以吗”?同时,我们会有计划地安排介护人员轮流陪伴她,逐渐让奶奶建立对我们每个人的熟悉和信任,继而让她获得对环境的信赖感。

        不用很长的时候,奶奶不再那么挑剔,对于她生活中的事务,无论是谁去帮助她,奶奶都可以接受。控制感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没有了。

       让老人相信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与他们建立信任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有安全感的地方,心里踏实了、放松了,“控制欲”的问题也就缓解了。

        下期文章,我们再来探讨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独占欲”的应对原则与方法,敬请期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