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芳华》

2017-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烧饼大朗

       昨晚看了严歌苓的芳华,讲的大概就是在部队的男男女女,以及这些男男女女背后的背景造成的各种观念与行为,总之就是揭露了某某人性的弱点,文中多次提到主人公常常思考“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我私认为对方多次强调的,不管是有意无意,都是她内心特别想告诉别人的。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何小曼,不单是因为名字号好记,而是她敏感多疑又自尊,有点像我。她乌黑大眼睛仿佛透过文字在看着我,与我隔空对视,尤其是在她偷她妹妹的红绒线毛衣染黑重新整理,处理线头虫眼看着杂志学着给自己织“新毛衣”的时候;在身着“新毛衣”被她母亲发现扇了她两耳光的时候;在她被男兵女兵们欺负的时候,就仅仅一瞥,有点倔强有点不屑的那么一瞥就瞥进了我的心。但是从那天刘峰当众解救了她,与她练舞有所谓的触摸事件之后我就很少能看到她的眼睛了,最后的那淡淡的一瞥是在她精神恍惚的时候。思绪慢慢飘回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个叫玲的女孩子也那样看过我。

      她总是告诉别的小朋友他爷爷是打猎的,每天打些野鸡兔子什么的,还绘声绘色的讲过他爷爷是怎么打的老虎,说他们家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河沙里淘金,如何处理沙粒得到金沙,怎么用金沙换钱,怎么发现沙里的金块... ...总之,在当时我们听着是特别新奇的,毕竟大家家长都是苦哈哈种田的农民,而且她还描绘了大量细节,引得我们遐想联翩。我又是从小没听过什么故事的小孩子,于是就成了她忠实的听众,自然而然她把我这个唯一的听众当成了好朋友;当时别人都说她吹牛,看不起她,就我不以为然,我就觉得那些都是真的,这是她信任我的大前提。

      小时候的我们都是很听老师话的,老师说的基本就是圣旨,比父母说的还有用,老师让写作业虽内心不情愿,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的,哪怕是质量参差不齐,随意糊弄也都弄了一份上交。每一次老师清作业的时候玲小朋友都说她没带,问她写没写都说她写了,让她第二天带也从来没带来过;一次还好,三番五次以后的每一次都这样老师就不高兴了,当然那样的情况我们是很喜欢的,毕竟老师上课半节课经常都用来骂她,我们作业写的再差也不那么在意,还可以不用上课一起看她出洋相,并且很乐意放学后有专人打扫卫生打扫厕所。老师尝试过各种办法:和她谈心、请家长、惩罚打扫卫生、站着上课、抄课文等等都不管用,第二天上课还是收不到她的作业。终于有一天老师生气了,特别特别严重,以前批评她的时候有些活泼点的小男孩会带着大家瞎起哄,那天老师阴沉着个脸,骂的大家屁都不敢放一个,老师原话:“今天你要是在每个班的黑板上写我是猪,并且站在讲台上大声介绍自己是谁,让同学和那些弟弟妹妹们都认识你,再说一句你是猪,以后就不用写作业了,先从我们班开始”。当时在讲台上低着头的她抬头扫了我们一眼,就是那个眼神,与何小曼乌黑的大眼睛一模一样。她面无表情地说:“大家好,我是玲,我是猪”,老师不满意,让她介绍清楚她来自哪个班级,并且派了一堆人监督她,那一堆人中就有我,因为老师听说我和她关系比较好。从一楼的小学一年级开始写,她面红耳赤的介绍完之后,大家呼啦啦冲进二年级帮她在黑板上写好我是猪,她就不愿意说了,当时我好心好意劝她:“你就说嘛,反正没得几个班,说了以后就不用写作业了,真的羡慕你,我也不想写作业”。说完就有人来推她进教室,她想挣脱,我还在大家的呼声中接着劝“你就说嘛,快点说完不然等一下就上课了,说了又不会少块肉,怕什么”,二年级在她结结巴巴下介绍完了。三年级在走廊的另一边,小朋友们看到这里呼啦啦一大堆人都围拢过来看热闹,同班的小调皮神神秘秘的回答别人的询问:“我们班的懒神有重要事情要宣布,你们别挤啊,都听得到,去教室等着听,哈哈哈哈哈哈哈”。玲小朋友越走越慢,别人又开始推搡,都推过走廊推到门口了,我还来不及进行我那好心好意的劝说,脸涨成猪肝色的她就已经哭了,她一哭又引来一阵嘲笑,在上课铃声响起的瞬间她挣脱了众人的包围,跑向厕所。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追了,她越跑越快,最终第二道上课铃声解救了她。

       我想我们应该就是恶人吧,小孩子堆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都那么强,哪怕当时他们没有觉得是在欺负别人,甚至像郝淑雯带人捉将海绵放在乳罩里的那个“不知羞耻”的女兵一样充满所谓的正义感;还有刘峰与林丁丁的“触摸事件”爆发后,众人对他的疏远与隔离,哪怕是大汗淋漓每晚给领导做了一整夏天的沙发,领导也不会替他说一句好话。我想当时玲小朋友的心和刘峰同志的心也都死了吧,她无比信任的唯一朋友的在她难堪的时候不但没有帮她,反而助纣为虐,和别人一起欺负她。这么多年了,不知道玲小朋友现在还记不记得这件事,当时的场景还偶尔浮现在我眼前,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我欠她一句道歉,希望我这个“恶人”与这件事儿都不要在她心里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


         人们爱落井下石胜过爱雪中送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