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让我打开世界视角
(原创之309)
这几天,一直在阅读黄征宇先生的《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今天是家务日、陪伴家人日,无法一边家务、一边阅读,于是我在“微信读书”上,打开了他之前写的《征途美国》这本书,用听书的方式来学习,对这位作者的求学、工作及早期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以为会听一会儿就暂停,没有想到这一本书同样也是干货满满、细节多多。我一直听了一天,用了几乎所有的碎片时间,全部在收听这本书。打破了自己在同一天、听完同一本书的新纪录,也算是一种新尝试吧!
书封面《征途美国》是作者赴美国30年后写的第一本书,书里有他的很多小故事。他十岁随父母去美国开启新生活,就读公办小学和初中,考取美国高中“天才班”,又考入斯坦福大学,四年修得三个学位,读完研究生之后,到哈佛商学院读MBA,在世界上五个国家工作和学习,还成为了首位大陆出生的白宫学者,如今回上海创业。
另一版本在羡慕他学识渊博、经历丰富的同时,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他初到美国语音不通的不适应、求学的艰难、父亲离世对他的影响,中美关系及文化差异,去不同国家实习、工作的收获,回国创业的初心等等,让我对美国有了更开放式的认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书中很吸引我的部分是作者选择大学的经历。因为起步晚,对报考资讯掌握不多、社会实践单一,作者的优势不明显。但他看到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其他优势,虽然在申请哈佛大学本科的过程中有点挫折,但是被其他几所高校录取后的取舍,又让他开始对自己的喜好和未来定位,有了很清晰的认知和比较。
他一一考察,提前了解每所录取学校的历史、风格和专长,最终他看中了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斯坦福大学,开始深入学习感兴趣的科目和结识人脉。
他向读者传授了很多报考学校的经验和美国求学的注意事项。所以,非常推荐想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的家长,收听或者阅读这本书。
而到了哈佛大学就读MBA后,他必须又要新适应。凡事多问“为什么”,不停的追问、探索、求证,多方渠道的进行评估,直至完全了解问题。
开放式的讨论课题没有正确答案,用多角度和全面的世界眼光来学习、实习,去了解和适应这个变化莫测、高速发展的时代。
哈佛毕业10年后,校友们聚在母校,讨论的不是个人的财富和成就,而是重新解读成功:陪伴孩子吃饭、夫妻同修等等。
他考察为什么相同学历、经历、生活环境的人,有的更成功,因为他们赢在“好心态”,这一点也让我重新定位。
我很欣赏作者虽为美国人,但是一直致力于中美两方的交流和关系,他观察了美国政界对中国发展的认知,也关注来美留学的华人留学生的发展。
他写这本书没有过多的赞誉美国,对很多美国现象只是描述分析而非评论。对中国企业、中国发展、中国教育及理念,也给予了中肯的介绍,还把华裔、印度裔在美国的生活给予了对比分析。
作者想把自己的所学,自己的所悟,更多展示给国人面前,让他们对美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想想自己在中国也生活了40多年,但是很少去关注国家、城市、行业、教育等大课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很少展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这点也是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观匮乏所造成的,需要改进。
通过学习和接触不同类型的书,让我吸收了更多的信息和能量,相信这些积累,也能潜移默化改变我的思维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