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相关产品产品求职记(简历/笔/面试)

《产品经理面试攻略》丨NOTES

2017-03-13  本文已影响254人  少穻

本书讲了什么

本书从产品经理介绍讲起,系统讲述了产品简历准备、产品求职作品准备、各大互联网介绍、产品牛人职业访谈、产品笔面试技巧和攻略、笔试/群面/专业面/Boss面/HR面的70道历年真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等内容,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作者什么来头

蓝鲸部落

第1章 产品经理入门

三种产品观

类型一:工匠,即创造者。工匠类产品观强调体验,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工匠类产品方法论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精雕细琢打磨后的产品可以同各种粗糙产品拉开显著差距。而且,随着工作方式的不断完善,个人的产品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始终拉开同竞争对手的差距,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

类型二:领袖,即领导者。领袖类产品观强调驱动力。很多这类产品人的专业能力比较一般,设计不如专业UI(视觉设计师),技术不如专业RD(开发工程师),测试不如专业QA(测试工程师),但就是能凭借个人的强大执行力和驱动力,选准一个大方向,持续地往下做,直至取得成功。如果说工匠型产品人是花了9个月将一个产品的成功率从30%提高到90%(因为优化了体验),那么领袖型产品人则是花了9个月将成功率为30%的产品分三个方案做了三次(强有力的多方向执行),而从理论来说两者的期望值是一样的。

类型三:老板,即经营者。老板类产品观不拘细节,讲究的是收益和生存能力。换句话说,不管是用工匠的方法还是领袖的手段,只要能生存下去并且最终获得利益,老板都不介意。

第2章 撰写一份好简历

什么是简历

一份简历首先是你自己对过往的总结,把你认为的所有长处都罗列上去,所有认为可以拿来描述的内容都可以罗列上去,这个过程应该还是蛮爽的;痛苦的第二步是怎么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把你认为的长处进一步提炼或者干脆删掉,最终形成一份可以让人看得爽、觉得你牛的东西,这样才是一份好的简历。简历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要精练地传递有效有用的信息。

简历的评级标准

从“鹅厂”(腾讯)筛选的角度和跟大量业内朋友交流的结果来看,各公司的考察角度大致类似:看简历时会根据最关心的、分值体系最高的内容来进行快速筛选。所以一定要注意把筛选者关注的、含金量高的内容放在显眼的位置(靠前且篇幅较长)。

1.核心要素:产品实习经历(60分)

产品实习经历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也是所有简历筛选者会第一眼甚至唯一寻找的内容。

当然,不同实习的含金量也有着较大区别,具体来说,简历筛选者会从实习公司、业务方向、实习时长等角度来综合评价。

2.核心要素:项目(15分)

公司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对项目其实看得并不是很仔细,尤其是在你的实习经历非常充分的情况下。因为了解项目的目的是看你在学校的知识背景和理论积累,如果实习那栏实在没什么可看的,只好退而求其次,看一下校内积累。

3.课外(15分)

如果说,实习和项目算是学校生活中的名门正派,可厚积薄发,是王道心法的话,那么课外活动这一项大子类可以算是剑走偏锋的霸道心法,如果可以闯出个名堂,那么其影响力甚至会强于手握几份好的实习(简历分值60分)。即使一般优秀档次,也可以体现出热爱产品,努力折腾和积累,往往能拿到一定的分值。

简历内容的可准备点

阅读产品类书籍。迅速了解产品经理岗位,积累基本产品理论知识。

参加校园产品社团、校外产品沙龙等活动。交产品人,学产品知识,拓宽产业视野。

开创一个本校的产品经理社团。需求把握,产品活动策划,组织打造,人脉资源整合。

发表产品专栏、科技评论。互联网产业思维,逻辑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有针对性地准备产品笔、面试题。超强的求职针对性,笔、面试应试能力的快速提升。

准备各种产品类作品。产品思维锻炼,产品基本技能培养。

运营微信公众号(或微博)。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分析,内容运营,用户运营。

参加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大赛/创业大赛。产品设计、市场分析、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团队管理。

去互联网公司实习。认可度最高的产品经历、真实工作环境和内容。

与他人合伙进行创业活动。真实的市场环境,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好简历的8个要素

内容框架明确,形式朴实清晰。

基本信息只出现必需项。

教育信息挑亮点写。

实习经历细节展开。

校园经历要与PM相关。

项目经历要有特色。

获奖情况写有分量的。

综合信息紧跟JD。

易读简历的主要任务是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而非简单地经历堆叠。面试官阅读每一份简历的时间都很短,在几眼之内要让面试官迅速抓住你要表达的重点,并对你有一个大致了解,很靠“眼缘”。你的所有风采只能集中在一张A4纸上,没有人会去阅读超过一张纸之外的内容(仅针对互联网)。简历内出彩的部分应加粗或高亮,方便他人一眼看到。但注意不要影响电子版和纸质版阅读时的整体效果,多重点即是无重点。在你的每一段经历前,列出可快速提取的关键词,对关键词感兴趣的人会顺着读下去的。

突出面试官不在意你的项目整体进展,他们更关心你在项目中担任什么位置,你在项目中做了什么,因为你,项目有了哪些变化。多用动作句式:多用动词开头,突出“我”的工作及作用。比如,我负责××××,取得了×××的成绩,数据上有×××的变化。数字化:尽量将你的贡献用数字直观表示,面试官不喜欢文字游戏。数据永远是最有力的。动作列表:在描述一个项目中“我”的工作时,多用1、2、3做总结排版。例如,1.访谈×名用户,并撰写用户调研报告。2.负责产品设计并推动产品上线。

岗位关联。如果你的简历很精彩,却与求职岗位关联不大,那面试官只能说很可惜了,你很优秀但不是我们要找的人才。列出一张求职岗位的技能词汇表,琢磨每个词的具体含义,并与自身经历相对照,努力将抽象的技能关键词与自己的经历形成联系。

简历迭代策略

封闭内测阶段。把简历发给自己熟悉的老师、毕业的学长学姐(HR更好),让对方评论和打分。根据反馈和打分数据,迭代1~3个版本,至获得封测较好的口碑为止。

小范围公测阶段。选择部分不重要的公司,投递简历,统计简历发出数、简历打开数、面试邀请次数、实习Offer收获次数。根据以上数据和电话回访,迭代1~3个版本。

全网公测阶段。针对自己喜欢、重要的公司,进行全网投递,随时总结。

第3章 准备好作品

竞品分析报告

编写竞品分析报告,可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掌握对手的产品策略、资本背景,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为自身制定产品决策提供参考、获得新的切入点,快速自我调整并保持优势。通过竞品分析,可了解竞争产品的战略、定位及可能进一步的动作,并以此来制订合理的自身发展规划。

竞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直接竞争类:产品定位(目标方向、目标用户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等)相似,这一类是最容易找到也最需要时常关注的竞品。

间接竞争类:产品的目标人群可能相似,但是功能需求方面不太相同;或者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同,但其他内容相似。

潜在竞争类:行业相近、业务相近的企业产品。

竞品分析目的

不同竞品分析报告分析重点不同,具体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有的偏向于前期行业调研或公司发展,有的偏向于功能对比,有的可能偏向具体功能的解决方案。

获得信息渠道

编写竞品分析报告,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司的季报、年报。

公司的官网(包括版本更新、人才招聘、最近新闻等)、产品论坛(用户的反馈、客服的回答等)。

艾瑞、易观国际等数据网站的行业分析报告等。

行业媒体的新闻、论坛或分析文章等。

从对方公司、相关渠道、市场、运营等部门获得对方内部的信息等。

作为用户,使用对方产品,进行客服或技术咨询等,获取想了解的信息(特别是产品实现规则等方面)。

寻找对方产品用户(核心用户、普通用户等)进行访谈等。

百度指数、alexa.com、Google adplanner等。

分析维度

行业分析:了解行业的整体情况,如产品市场占比、包含盈利模式及代表性产品、目标用户区别等。

盈利模式:包括产品的盈利模式,盈利情况、运营的资金投入(可以与该公司其他产品线进行对比,有时可以确认该产品是否是公司的发展重心)。

产品技术:技术是否前沿、对于用户迅速增加的压力承受能力、稳定性、技术框架等(这点对于很多产品经理来说比较难)。

战略层: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是哪些(用户特征:地域差异、年龄差异、学历差异、收入差异等)?核心需求是什么?想让用户从产品中获得什么?

范围层:目标用户的相关需求有哪些?应该有哪些功能?

结构层:流程结构,用户如何达到某个页面,并且在他们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可以给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图)?

框架层:页面布局,按钮、表格、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是否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

表现层:产品UI和UE(产品在交互上、视觉上的体验)。

数据分析:包含盈利情况、推广情况、用户群体覆盖面、市场占有率,总注册用户量/装机量/转化率/用活/在线时长/等。

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就是将竞品的优劣势等表达出来,但需注意简洁,避免过度分析、过度复杂。

信息对比。将需要的分析维度罗列出来,包括:目标用户、盈利模式、核心功能(功能的有无,功能的实现差别、用户满足的期望值)、UI和UE。

十字交叉法(2×2象限图)。此种方法可以简洁、直观地呈现一些对比等,在象限坐标的选取上,可以因人而异。

进行竞品分析时,可以经常使用5W1H的方法(What、Why、Where、When、Who、How),比如分析一个功能时,功能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使用场景是什么?何时使用?使用多久?用户群是谁?问题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每一步进行质疑和自我思考。如对于Where,质疑:为什么是这个使用场景?自我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使用?

产品分析报告

第一种:层次分析法

战略层:产品目的,用户需求,经营者和用户想从产品中得到什么。

范围层:规格功能,某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该产品的功能之一,各种功能的组合方式是什么样的。

结构层:流程结构,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他们走完流程之后能去哪儿。

框架层:页面布局,按钮,表格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是否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

表现层:视觉设计,产品图片,文字的表现样式、交互形式。

第二种:递进分析法

产品的定位是什么?

目标用户是谁?

用户使用的场景是什么?

对应场景下的需求是怎样的?

该需求的实现步骤闭环是什么样的?每步骤下都有哪些维度?

产品发展前景如何,产品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市场容量、市场变化趋势、技术基础是什么样的?

产品的易用性、功能完整性、用户体验等怎样?

如果做改进方案,添加什么功能?优化哪些功能?优先级如何?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是最重要的问题,产品定位决定了目标用户群体,决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产品的定位决定了活动运营、推广、调研的群体。

产品的定位也包含公司内部对产品的战略地位,产品不同的战略定位也不同,如有的产品定位为盈利,有的产品定位为培养用户基础,有的产品定位为形成体验闭环。不同的战略地位,决定产品的着力点和重心也不同。

产品定位决定了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也是分析产品遇到问题时重要的决定依据。

产品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试错、市场变化、用户增加、习惯漂移、技术发展等原因而改变或增加。

目标用户

推出一款产品前,需要定位产品都面向哪些用户,也就是目标用户是谁。很少有产品是适合所有用户的,必须根据产品定位确定目标用户,同时在分析时需要将不同的目标用户进行特点归类,方便满足不同需求场景。

了解了不同需求之后,我们还需要分析需求的目标用户。某个需求到底是满足谁的需求,是普通用户,还是专业用户的需求?这需要我们对已获取到的需求做进一步的分析。通常我们称目标用户为产品的关键涉众,从涉众利益的角度去分析,即用户需求外加商业目标,也可以进行反推,这样我们就能找到需求的服务对象。比如财务软件的关键涉众是企业老板,而不是企业里面的会计,老板想看到什么样的财务报表,决定了会计要如何做账。

对于产品用户,一般来说可以划分做出以下几种情况: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学生用户和白领用户,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初级用户、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在实际情况中,用户的特征信息包含非常多,几乎任何一个特征因素的不同都会导致用户对产品使用的行为习惯不同,如何进行有效的用户分类呢?

人口统计学属性的分类方法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出用户属性差异,从而获得一定的划分结果,这种划分方式几乎能够适用于任何一款产品。虽然这个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分类数据,但是对于用户需求的考虑相对较少,划分之后的用户群相对于产品的定位精确度较低。

为了更好地根据用户需求特征来获得用户划分结果,在人口统计学属性划分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维度用户特征研究方法。多维度的分类方法,就是在考虑产品对用户的约束因素以及用户自身特征的因素后进行筛选,获得重要的维度因素来划分用户。一般来说,基本的特征包括用户年龄、性别、计算机使用背景、收入水平、用户对于该产品的使用经验和偏好、使用目的等因素。而产品对用户的约束因素包括形状的确定、颜色的不可更改性、按键的唯一性等。

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是一种更接地气的分析和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它应该拥有这样的结构:“在某某时间(when),某某地点(where),周围出现了某些事物时(withwhat),特定类型的用户(who)萌发了某种欲望(desire),想通过某种手段(method)来满足欲望。”这几点信息其实统一地描述了需求产生的环境。从这些环境信息可以分析出诱发需求的条件和需求产生时的环境条件。

需求分析

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需分析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源点:企业的现状。

目的地:未来的结果。

驱动力:问题、某种场景或情况。

阻力:成本多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分析这4个方面问题时,应特别注意两点。

1)我们需要了解的不是事实,而是用户对于这些方面的“认知”。这些认知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但是认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2)用户表现出“显性需求”,需要对源点和目的地进行认知,并且驱动力的强度要远大于阻力的强度。

产品市场分析

目前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状况,包括品牌、质量、价位、产品附加值等。

目前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主要评估目前的竞争水平和市场空间。

产品的性价比、市场营销手段、产品综合优势和市场同类产品的对比。

产品的易用性

易见。指的是功能容易被发现,让用户能够一眼看到他想要的功能,即所谓的“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这需要我们统计分析用户的操作频率,把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易学。易学就是产品功能学起来容易,上手快。业界流行一种说法:好的产品设计不需要帮助手册。因为好的设计能让客户一看就知道如何去操作,减少查看帮助手册的次数。这需要产品设计师熟悉用户操作习惯,从界面提示、名称术语等方面下功夫。

易操作。就是操作起来顺手、快捷。易操作性与产品的具体功能相关,但也有一些准则可以参考,比如尽量在一个页面完成一套功能操作,避免切换页面;提供默认的操作选项和数据,减少用户的输入次数;避免频繁切换鼠标、键盘操作,等等。比如需要让用户输入手机号的输入框,默认帮用户调起数字键盘;比如微信支付在用户输入六位密码后默认帮用户提交请求而不必再次点击“确认”按钮。

第4章 笔试与面试

专业面定位

专业面的面试官,往往是在为自己带领的业务团队招人。所以,你在公司做得好不好,你为团队创造的价值多不多,会直接影响到面试官的个人声誉和团队成绩。也正是这层强利益关联,让很多专业面的面试官更加认真、刨根究底地把求职者了解得透透,从而确保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由于他会成为你的直接上司,所以他对你个人方面是否欣赏也会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气场是否合适,他会实际地考虑自己的团队中是否缺少你这样的人。

具体的准备工作,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公司和产品准备:需要对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近期战略和重大新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最基本的。同时最好对目标公司的热门产品,进行一些相对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所有这些准备,都能够让你在面试中的表达和思考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贴近感。

简历准备:必不可少的面试前准备项还包括站在面试官视角,对自己简历的每一项进行细致深入的提问,问深问细,把各种项目细节和论证数据整理清楚。

面试基本问题准备清楚:一些常规的产品面试题(比如:“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做产品经理?”“请分析你最常用的产品”等)是很多公司都会问的,一定要提前想清楚,结合自身特质,给出一个逻辑性强、论证有理、情感上打动人的答案,最好做到脱口而出。

面试官信息准备:下面再分享一个很巧妙的专业面准备方法。因为单面的面试官可能就是你群面时的面试官之一,所以当群面结束时,你最好鼓起勇气和面试官或者HR攀谈一番,收集一下对方的姓名、负责的产品、微博号、岗位等信息。

自由提问环节

体现学习热情:比如,“对需求的精准把握,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但是用户的需求又确实模糊化和个性化,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我特别想听您分享一下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和经验,谢谢。”

体现对公司的重视:比如,“用腾讯新闻这款产品很久了,很喜欢,很多产品细节都设计得不错。请问,腾讯公司内部这种跨部门的产品分享活动多吗?假如加入贵公司,会有机会和腾讯新闻的产品经理多交流吗?”

体现面试官的能力:比如,“通过您的微博,我了解到您负责贵公司打车相关的业务很久了,而最近在互联网出行领域,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都非常多。而我特别想请教您的是,您觉得像滴滴出行这样的互联网出行创业公司和传统的垄断型出租车公司竞争起来,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谢谢。”

第5章 笔试真题解析

第6章 产品群面题

第7章 一面专业面题

产品上线后,最需要关注的指标有哪些

第一类:流量类指标。

总PV:每日总页面浏览数,反映网站的受欢迎程度。

平均浏览页面数:用户每次登录查看页面数量,反映网站的用户价值高低。

平均访问时长:用户每次登录停留时长,反映网站的用户价值高低。

流量的各渠道来源占比:总流量中,不同渠道的占比分别是多少。可以据此优化SEO和SEM,提升转化率。

跳出率。

退出率。

第二类:文章类指标。

浏览量最高的文章:反映用户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从而有针对性地增加此类文章。

浏览量最低的文章:反映用户比较讨厌什么类型的文章,从而有针对性地减少此类文章。

浏览量最高的栏目/频道:反映用户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栏目/频道,从而强化此类栏目/频道。

浏览量最低的栏目/频道:反映用户比较讨厌什么类型的栏目/频道,从而弱化此类栏目/频道。

每日发表文章数:反映网站的运营情况。

文章流量的时间分布:反映用户更喜欢在什么时间段登录网站,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章发表时间。

日用户评论数:反映用户的参与程度。

第三类:用户类指标。

日总UV:每日总独立访客数,反映网站的受欢迎程度。

注册用户数。

新用户占比。

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

日/月活跃用户数。

第四类:商业类指标。

日广告点击次数。

引入新广告品牌是否是知名品牌。

如何进行产品改版

改版前,主要用以下三点进行改版的评定:

意见收集:集中分析和处理用户的各种反馈,整理和概括出用户抱怨比较多的功能模块、页面布局。

数据分析:通过监测各页面模块的点击数计算各模块的用户黏性,从而发现需要重构的点。

问卷调研: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引导其阐述他们在产品中想要做的事情和遇到的困难。

改版后,主要用以下四点进行改版评定:

总体流量分析:从流量趋势变化、来源构成、去向分布变化等角度来分析。注意观察流量变化的背后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排除由于改版后顺势而推的运营活动造成的流量短期增大的现象。

用户黏性分析:从用户流失率、存留率、访问天数分布等指标来分析。

页面效率分析:分析页面的点击效率(总体、各分页面)、点击黏性(改版前后页面或内容的人均点击次数差异)等指标来分析。

通过用户调研、微博用户反馈、产品反馈等途径,收集用户对新改版页面/功能的满意度、口碑及评价,并找出可以继续优化的点。

通过眼动测试和可用性测试,了解用户对改版后页面/功能的使用情况。(眼动测试,就是通过视线追踪技术,监测用户在看特定目标时的眼睛运动和注视方向,并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过程中需要用到眼动仪和相关软件。早期人们主要利用照相、电影摄影等方式来记录眼球运动情况,现在利用眼动仪等先进工具,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记录。)

业内人士访谈是很有用的方法,竞品的改版动向也是侧面反映产品改版效果的一个方面。行业反馈的来源可以是专业的访谈,也可以来自同行/高级用户的朋友圈。

广告变现价值的上升也是评判改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需要对数据指标、广告主来源(是否引入了高端品牌)、实际收入对比三方面综合考量。

如何做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和版本规划

第一级:跨越一切高级压迫:boss的需求!

第二级:版本的主要功能及商业化。

第三级:明显可以提高日活/拉新等的优化和调整类需求。

第四级:尝试性功能和提高运营效率等。

和开发人员闹僵了如何处理

摆数据:拿出相关数据来佐证需要改动的功能的必要性。数据可以是页面点击数、用户黏性等。

讲事实:在数据论证的基础上,阐述项目规划、目标和领导预期,并结合所要更改的功能点进行说明。论证修改后会取得双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适当妥协:站在技术的角度,首先要理解技术拒绝更改的原因。在合理范围内做适当妥协,如项目延迟时间等,关键是项目有所输出并保证质量。

向上沟通:如果基础的沟通无效,不妨将双方leader拉入到沟通过程中,通过邮件的方式实时沟通,条理清晰地陈述己方观点。

第一批用户如何获取

冷启动:初创公司由于产品初期数据为空或者数据量太少导致所需的数据量达不到要求,第一批用户需要公司以近乎“肉搏战”的方式去寻找、吸引或导入。它有如下热点:

第一,通过优质内容或熟人推广,形成口碑传播的基础。

第二,减少市场推广的费用和难度,从而降低项目风险。

第三,控制产品发布节奏,为快速迭代赢得时机。

热启动:公司通过大量资源投入让产品迅速启动,特点如下:

第一,借助公司平台直接导入用户。

第二,通过资金力量进行广告或补贴类推广,为占领市场赢得时机。

产品被同行抄袭如何处理

对于技术及交互的抄袭,诉之法庭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对于模式上的抄袭,最为关键的是集中优势建立核心资源壁垒,抓紧时间抢占市场。

建立技术壁垒:例如两家产品同时做搜索,公司A打算抄袭公司B,但是公司B之前已经有很丰富的技术积累,可以将需求识别、相关性、检索速度都做到远超行业其他对手,那么公司A即使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搜索,也无法和公司B的实际体验相比。

建立资源壁垒:产品平台上具有的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独家信息内容、服务等,例如公司S和公司T都做电商,公司S打算抄袭公司T的极速物流模式,但是公司T有更多的商品可以供应,那么公司S就算是可以极速,但是因为可卖的东西少很多,用户还是更愿意去商品更丰富的公司T买。

建立用户口碑壁垒:这一点成本虽低但最难建立,尤其是当用户口碑形成后,用户就会自然地流向更得人心的产品,那么相应的用户既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源,也可以提供更多用户数据用于技术研发。

第8章 二面素质面题

如何判断一个产品的好与坏

第一步:定评判“好坏”的角度。一个产品,在利益相关人群的分类上,涉及C端用户、B端商家、开发者、运营者、背后投资者(企业)、竞争对手、其他人。站在不同角色看同一个产品,标准不一样,结论也就不一样。

第二步:定分析“好坏”的标准。如果是站在C端用户角度,标准自然有这个产品是否满足刚需、有没有惊喜功能、体验是否优良、产品价值是否够大等很多维度。

对一个APP进行产品方面的评价

定位分析:目标用户群体是谁?为他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需求分析:用户需求频度和强度如何?产生需求的场景有哪些?

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多大?市场现状如何?市场的发展方向如何?

竞品分析:有哪些竞品?分别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各竞品的切入点,有哪些区别?

视觉分析:整体色调如何?各种图标设计得如何?

交互分析:整体导航方便吗?产品的各种关键功能,触达效率如何?

功能分析:有哪些关键功能?分别做得怎么样(好/不好)?有哪些改进的空间?(重点)

运营分析:产品的内容饱满吗?质量高吗?

第9章HR面试题你做产品经理有什么优势

说每一点优势时,都尽量要结合PM的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来讲,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对PM岗位的了解。

最好给出明确、正面的回答,不宜太过谦虚,不宜含含糊糊。

说每一点优势时,最好能结合自身经历,列举一个简短而又有代表性的事例。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回答这道题的要抓住两个重点:①能认识自己,②能完善自己。首先,我们需要谈一个真实的缺点。并且这个缺点不会触及如上所说的禁区。谈已经在改正的缺点/有明确计划来改正的缺点。尤其是你能够充分论证在近期就可以解决的缺点。谈一个利用你的优点改正的缺点,顺便带出一个优点。其次,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缺点确实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然后,谈谈你正在或将要如何改正这个缺点。既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那么积极改变它就是面试官非常乐见的正面态度。

第10章 如何度过试用期

第11章BAT 2015年暑期实习生招聘真题解析

第12章 产品总监职业生涯访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