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人为源排放极低情况下含碳气溶胶的暴增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谛走心

研究地点:印度东喜马拉雅

研究时间:封城期间lockdown(2020年4月),对比时间normal(2019年4月)

文章亮点:

•研究了COVID-19封城对含碳气溶胶的影响。

•在没有人为排放的情况下,有机碳增加了两倍。

•在封城期间,较高的臭氧会产生较高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封城期间,生物VOC是次要有机气溶胶的主要前体物。

图片摘要

图1 主要气象因子相似。说明气象因子对化学过程影响类似,且生物源VOC排放强度类似。

图2 在EC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OC浓度翻倍(逐小时变化)

图3 NO、NO2降低的情况下O3仍然增加(逐小时变化)

图4 封城期间SOC与臭氧显示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即说明较高的臭氧会产生较高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图5 化学过程对比示意图

=======================================

个人想法:

比较理想的一个实验,2019年和2020年对比,且气象因子相同,导致主要的变化因子就是人为排放(NOx和VOC均)降低,发现OC翻倍增加,且EC基本维持,且臭氧增加的现象。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一点就是人为排放算是极限降低的情况下,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还在增加。这给目前比较热的话题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带来点参考。可能不是说单纯人为减排就会降低臭氧和PM2.5,甚至有反效果,至少这个文章的案例表现是这样。

我理解的这个实验看起来似乎不算太难做,但是需要测OC、EC、SOC、NO的仪器,其他组分环境部地面站有不少、地面气象数据其实各种地面站或再分析资料也不少。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我国空气质量关注的重点城市地区进行类似试验,获取一手资料,然后区域性地提供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策略。

=======================================

论文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