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那些事花花世界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水鳖”洲

2017-11-27  本文已影响43人  网络上的风

连日的阴雨绵绵,心中要装下多少阳光,才能抵御这寒冷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读送别诗,感慨会特别深,前两天读到刘长卿的一首诗:

《鉴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蘋。

就特别感慨!“望君烟水阔”,看到友人渐渐远去,消失在烟水之中,一个阔字写出了天地之大,从此天各一方,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烟水,不仅指风景,也指泪眼朦胧,离别的忧愁,蕴含眼眸之中,直至挥手之际,终于忍不住,决堤而下,挥手泪沾巾。

开头两句诗一放一收,体现出了诗人开阔的境界和高雅的格调,我想如果我来写会怎么写,我可能会直接写“思君泪沾巾”,未免太儿女情长,陷入小家子气。

不过,我感兴趣的是最后一句“相思白蘋洲”。

自从开了植物公众号之后,看到诗句中的植物,总是忍不住去考证一下,所以看到最后一句,“谁见汀州上,相思愁白蘋”。就想“白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在很多古人的诗词中,都看到过白蘋两个字。早在《诗经》中就有一篇《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随着诗歌的发展,白蘋渐渐成为送别的象征,白蘋洲也成了诗词中的一个意象。

李白《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蘋。”

杜甫《寄薛三郎中(据)》“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蘋。”

陈子昂《送客》:“白蘋已堪把,绿芷复含荣。”

刘长卿《送李侍御贬郴州》“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

赵微明《古离别》“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

很多诗歌注解里面,白蘋通白苹或者白萍。苹,《辞海》解释也称四叶菜,田字草。

四叶菜是一种蕨科植物,颜色是绿色的,为什么称白蘋呢?

因为白蘋开芳香洁白的小花,所以古人常以蘋花比喻品质高洁。

柳宗元有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永在《玉蝴蝶》中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皮日休也有:“蘋花染衣白”的诗句。

由此可知,白蘋,是因为蘋花的原因而得名。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苹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其茎细於蓴莕,其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四叶合成中拆十字,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苹,其叶攒簇如萍,故尔雅谓大者为苹也。”

可是,等等,田字草、四叶菜明明是蕨类植物,怎么会开花呢?

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其实,在古代,蘋和苹(萍)原本是两个东西。萍分大萍和小萍。《说文解字注》指出“蘋”就是大萍。

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蘋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一名芣菜。

芣(fu第二声)菜是什么东西呢?它是水鳖科水鳖属的植物水鳖( Hydrocharis dubia )

水鳖在夏秋之际开白色的小花,它的叶片漂浮於水面,近于圆心脏形,中间具有一个蜂窝状的储气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如水沫”。

由于汉字的简化,现在的蘋改成了苹,白蘋洲也成了白苹洲。很多人就将白蘋(水鳖)误认为是苹(田字草)。实际上,两者并非同一种植物。

其实两者并不像,只不过都为水生植物,不过由于两者都为水生植物,古代人民认错也在所难免,何况连大名鼎鼎的李时珍李老先生都搞错了呢。

不过,想想白蘋原来就是“水鳖”,那么温庭筠那首著名的《梦江南》:“梳洗罢,都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最后一句要是改成“肠断水鳖洲”,该是多煞风景啊!

喜欢诗词植物的,可以加我的公众号——认识你身边的植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