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菇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746cdeb44f337f91.jpg)
昨天看书是记录了一句话:凡是来了又走了的,都不是你。 任何真理只是一个角度,实际去无意识的感受才是认知的内化。
人有三个我,身体的我,思考的我,觉察的我,只有觉察的我才能更全面的认清自己,接纳自己,或许这才是大家追求的我。
文中记录了最常说的问题,人的烦恼并非来自你的生活处境,而是来自你的思维模式。很多人总是想,我要是换个城市、换个工作、换个身份…就好了,一切都会顺利起来…我也不会这么辛苦这么痛苦了……。
其实矛盾纠结并非祢做什么,或是身处何方……烦恼的来源恰恰就是“思维”与“有限的视角”…
换句话说,就是“你所是”,这个“你所是”,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择、自己创造的和外界的一点关系都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总是逃避。
可是要记得,只有从内心承认并承担这个责任,第一主动权便落到了我们自己的手中心里.,有了主动权,不喜欢、痛苦纠结的,自己的一念便可以改变……这感觉,奇妙极了。
说白了你的喜悦、你的悲惨不幸、你的爱、你的痛苦、你的喜乐,全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于小脑想法,而大脑的作用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调整好转态。专注于当下,本来就无法离开当下,只是我们的思想常常跑去了过去或未来,这才造成了痛苦。
当下,不是给自己借口去摆烂.,活在当下是带着觉知的去感受生命?
当下,并不是只有你手头做的事,而是当下的整个生命背景…你的呼吸、大自然的美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体内那股让心脏跳动的能量。
看完这段话收益颇多,烦恼都是来源于得不到,才会蠢蠢欲动。只专注于当下,才有可能会轻松自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952b00706f4c8b2a.jpg)
最近工作很累,也许是太久没休息,工作了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句话也不想多说,只想一头栽进沙发里,刷着视频、浏览着社交软件、打着游戏……以此来填补自己的空虚。
可是原以为的放松,结果到休息时却觉得更累,玩了两个时过去后,却发现自己的脑袋更加昏沉,眼睛酸痛不已,甚至精神疲惫感比刚才还要严重。
每次都是逼不得已,不行了,立刻就要去睡去,才开始马不停蹄的抓紧时间收拾洗刷,扑到床上一头扎进梦里。
以前下了班我也会刷手机,刷着刷着个把小时过去了,整个人越刷越沉,其实内心挺空虚的。
昨天刚好看分享关于下班后做恢复能量的小事,第一件就是把非必要APP都删了,微博、QQ、淘宝等软件,只留下必要的工作软件。如果哪天我需要网购,我随即下载买完就OK。
第二件就是自由书写,写任何自己想写的事情,哪怕只是记个流水账。
当我们把内在积压的情绪垃圾及时地排泄出来,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便能在精神上获得释放。
第三件是侍弄花草,像汪老说的:“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抽空打理打理植物,把那些杂乱无章、干枯毛躁的植物整理修剪完之后,会感觉一下子找回了秩序感,心情也很自在舒畅,有种自己掌控生活的感觉。
看着它们慢慢成长,我们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最后的结尾特别好,作者说要想每天能量满满,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好。
有人说:人身上的焦虑和戾气,都是被亏待出来的。若你现在觉得自己有负能量,坚持去做一些愉悦自己的小事吧,发自内心地对自己好一些。
比如:每晚睡前泡泡脚,节假日去看一场不为发朋友圈的春色,吃一顿不在乎卡路里的美食,买一小束漂亮的鲜花……。
都挺不错,今晚可以先从栽花开始,看着它们一点点的长大,开花,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94944/6b17e10369d543d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