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
上次我妈打电话,问我们清明节回不回家,她说,“你姐和嫂子都回来了,想见见你们。”她还说,“她们回来都问我盖房子缺不缺钱用,如果缺钱跟她说,都可以给我找点。亲戚们都混有钱了真好,至少我盖房子有底气,就算借钱,也有人可以借啊。”
我说,“比你第一次盖房子好多了吧?”
我妈说,“是啊,强多了!那年你表哥背着小被子去广东打工,出门的时候,我跟他招呼,挣到钱了,借给我盖房子。半个月后,他果真给我寄了450块钱,把你爸我俩喜欢的。”
那是1992年,27年前,我和弟弟在读小学。老家隔壁有四个孩子,父母不怎么管,孩子们养得比较野,经常抹得脏兮兮,四处乱跑,不太懂规矩,还比较有攻击性。
我和弟弟一直被父母外婆保护的较好,与他们一起玩,总是吃亏,被打哭是常事。
有一天下午,弟弟被他们姐弟四个抓得一脸伤痕,被妈看见了,气不过,就去讲理。结果,我妈被他们家的大人一通打,外婆过去劝架,也被一通打。
我记得妈妈受伤了,很久不能起床,姥姥也受伤了,左臂被咬得青紫,肿得穿不上袖子。
妈妈很生气,家族里的长辈来调节,要求他们赔礼道歉。
妈妈从此发誓,不再与他们相邻。
爸爸家以前是地主成分,很穷,老账还没还清,哪里有钱建新房?搬家还要新买地皮。
但是,妈妈是真的生气了,再不愿与恶人为邻。
她四处找寻合适的地方,找到愿意出售地皮的卖家。每晚饭后,去别人里家商谈价位。
仅有的钱全部付给卖家,然后就是借钱盖新房。能借几百就是非常给力的亲戚了。
妈妈那时在街上摆摊卖布,卖到一点钱,都拿去买材料付工钱,然后进货时,再跟卖布的人赊账。
为了省点钱,他们能干的都是自己干,这期间少不了生病受伤。
那一次,在拉木材的时候,一根直径约20厘米的椽子,撞到了妈妈的头上,当时立刻头破血流。
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在屋场的棚里住,守着施工材料,终于在那年秋天,患上了伤寒。在我们心中十分强大的父亲,那一次在床上躺了很多天。
我们家的井也是爸妈自己一揪一揪挖出来的,一个在下面挖,另一个在上面用桶把泥拉上来倒掉,干累了,就彼此交换一下。挖到水源很充足,再用一块块砖垒出内壁。这口井虽然不深,但一直用着,水很好!一到自来水出问题停水,邻居都来我家提水。
一整年,在忙碌劳累,身心重压下度过。虽然欠了一万多的债(这在当时的我家,是一笔巨款),但是眼看着新房一天天建好,总是欣喜。1993年秋天,两间平房完工,我们搬了新家。
妈妈如愿以偿,终于从那个拥挤漏雨的破房子搬出来了,终于不用再面对隔壁那野蛮的一家。
但是,我爸是个特别恋旧的人,平时杀只鸡,他都要把鸡抱了又抱,舍不得。离开老房子,心中更是难受,搬家那天,他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空就往老家跑,回去看看。
后来的很多年,爸妈一直都在还这栋房子欠下的债。稍微宽裕一点,又在前面添了两间门面,圈出一个院子,上面添了二楼,后面添了一间厨房和杂物间。2003年,楼下又认真装修了一翻。2013年,弟弟结婚时,楼上楼下,也适当进行了修整。
搬家时,我读四年级,已经懂事了,回头想,到现在也没多少年,但房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旧了,它又变成了老房子。
墙面时不时地掉灰,门也开始腐朽,破的小洞,越变越大,里面还藏着一只小老鼠。一到下雨,前后阳台往屋里渗水,一到刮风,烟囱里飘出的黑灰,落得到处都是,人在后院,不小心就变成麻子。
这些都还是小问题,最怕的是夏天下大雨。周围的邻居重建了房子,地基都垫得很高,水往洼处流,我们家被淹很多次,虽然做了防洪措施,但仍挡不住水往屋里进,家具都泡坏了,水下去后,满屋的泥,妈妈一边清理,一边唠叨。
同样的问题,我们相邻几家,情况类似。商讨后,一致同意一起翻修。
挑好了日子,拆房子,妈妈说,在那前几天,你爸好几天都没睡好。
一般很少主动跟我联系的老爸,发微信说,“婷婷,这周末你们回来吧?住了20多年的房子拆了,你们不回来看看啊。”
我们下午到家,房子已经拆完了,只剩下一堆废砖,原来觉得前后那么深,楼上楼下那么多房间,当它变成一堆废墟时,竟那么小一片。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知道家在那个位置,从路人的视角,就算这几间房子消失了,也看不出什么不同。
老爸在我家附近修了一个小区,车库一直没有卖完,他们就把所有东西都搬到那里,住在车库里,也还方便。
我绣的福字,依然挂在供桌的上方,我们的全家福摆在桌上,看到这些东西,即便简陋,仍是家。
挖掘机轰轰作响,来来回回地挖填。弟弟在画房屋的设计图纸,不求奢华,但求经济便捷,简单实用。看着草图,想像着一年后的景象。
这片土地上,30年前还是绿油油的稻田,27年前,门口还有一条清清的水沟,我们时常在这里玩耍,直至后来,度过我整个少年青年阶段,而今面目全非,我们期待着,将来更好。
记得蔡崇达的《皮囊》里写他母亲修房子,修的是房子,其实争的是一口气,为的是父母的爱情。
而我爸妈这一辈子,也修了好几次房子。爷爷奶奶去世早,十五岁,父亲就自己独立生活,爷奶给他留下的破屋,不像样子。他学过说书,上山砍过柴,打过零工,竟然盖成了在当时看来很不错的两间茅草房。后来他又自己跑关系,接了爷爷的班,弄了个正式工作,然后找对象,盖房子,结婚。
有了孩子,然后又第二次修房子。
家里生活慢慢好了,父亲几次投资也都是房建。
这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大动干戈。
中国人的观念,认为有房才有家。爸妈都是积极上进,争强好胜的人,一辈子都在折腾。
回望过去几十年,虽然折腾的辛苦,但也折腾得有劲,有希望,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