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学而时习之"

2021-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归去来兮ZYQ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只要是个中国人,只要读过书,应该都是知道的。这段话,我自己也已经默读了上百次吧,每次读完,都有不同的理解。这或许也是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的一个注解吧。

这段话字面上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为了简单,百度一下,抄了过来: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把“时“当”时常“,“习“当复习讲。字面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复习,就大多数人来讲,叫没事找事,是很难愉快的。字面的意思我就不想多讲了,跳出具体的含义,换个角度,就”学“而言,我觉得其实这句话里面包含了这样三个意思:

学习、学问、学乐。

我们天天都在讲学习,人人都爱学习——当然,爱学习是一方面,但真正去学习是另一方面,但学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望文生义,就“学习“二字而言,在古书上最早将两字连在一起,大概是《礼记·月令》中记载的” “鹰乃学习“,意思是”老鹰学习飞翔“,学是”仿效“,”习“《说文解字》说”数飞也“,多次联系飞翔。而后早一点就是《史记》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意思是“读书人认真学习国家的法令,铭记法令禁止的各种事项”。这里的学习,就大概同今天我们所讲的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观察、研究、实践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含义差不多了。

《礼记》大概成书汉代,在追述更早时期有关“学习“二字,大概就应该是《论语》了。论语着笔开始于春期末期,而编辑成书在战国初期(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论语的作者及编著年代“)。孔子这里讲”学而时习之“吧。古人多单音字,学和习原本是两个意思,何况中间还有一个”时“。所以将学习分开来,”学“是仿效,”习“是”践习“之意。加上中间的”时“是”时机“,就是”仿效别人做(事情),然后有机会去按照这个方法去实践(践习),这难道不是让自己心里愉快吗“,”悦“是心里高兴。这种解释,同过去将培养人民教师的学习称为”师范“一脉相承,所谓”师范“,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仿效老师,老师得身正。然后,学生将学到的东西可以运用出来,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的真正含义。

这里,学习包含了学生,也包含了老师,还包含了社会舞台,没有社会舞台,“时习“就无从说起,这是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