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微妙玄达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曰:豫呵【a】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容(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豫,是指大象。
犹,是一种生性多疑的猴子。
蔽而不成:蔽,是隐藏的意思,蔽而不成是有所欠缺,不能圆满。
用我们的俗话说,高人有以下几种人格魅力:
1、谨慎,豫呵[a其若冬涉水 。老子形容悟道的人,像过冬天结冰的河一样,(老子生活在中原地带,所以冰不像东北那样厚),所以很小心,老子形容悟道之人做事那种谨慎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像“匠人精神”,就是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工作,在追求极致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心性;变得越来越纯粹,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
2、警惕,犹呵其若畏四邻, 像生性多疑的猴子,随时提防着邻国来侵犯。不是真的怕,是尊重。
3、庄严,严呵其若容(客),讲究仪容,随时都像要去作客一样。
4、洒脱,涣呵其若凌释, 像春暖花开,大河解冻一般,浩浩荡荡,冰面变成冰块,冰块又融化成水。(懂道的人,他知道时机的重要性,遇到结冰,他知道等到春天自然会融化,而不是冬天结冰就想在冬天消除它,怎么消除啊?用刀劈?用火烧?小冰块还行,那黄河里的冰靠人为是不太可能做到的。这就比如我们遇到事情,有些事情当时虽然很难受,但是时机未到是解不开的,时间是化解一切的良药,等时机到了,一切迎刃而解了。
5、纯朴。敦呵其若朴, 纯朴的反义词是什么?浮夸、华丽、奢靡,你看前几年领导戴个几十万的名表被眼尖的网友扒出来,这领导被免职了,前几年的两会,网友都在关注谁拎着名牌包包,当初那些拎名牌包包的现在都销声匿迹了。
6、深沉,混呵其若浊, 喜怒哀乐深藏于心,不形于色,表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
7、豁达,旷呵其若谷。像空旷的山谷一样。
对照以上七点,看看我们能做到几点呢?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傅佩荣细说老子》中的解释“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在复杂多变、诱惑迷茫的面前,你能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在一成不变的安定生活、安逸状态中,你能不能活动起来,让它重新展现生机?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上一章的“道”是“不可至计”的,这一章善为道者亦是深不可识的。
“为道”关键在“使静”、“使生”;“葆道”之原则在于“不欲盈”。最终目的达到“敝而不成”的状态,其实也就是“道冲”的状态,“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第四十一章所说的五个“大”——“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从大自然现象中发现的辩证规律。
第四十五章所说的五个“大”——“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则主要是从人生现象中发现的辩证规律。
“大成”是最圆满有成就的人;大盈”是 最充实富有的人; “大直”是 最正直无私的人;“大巧”是 最灵敏善巧的人;“大辩”是最有雄辩有口才的人。
这是最完美的、最理想的人格形象,这些都是指人的本质内涵,可它的外在表现却恰恰相反,最圆满的人看上去好像有欠缺,最富有充实的人看上去好像有空亏,最正直无私的人看上去好像弯曲不直,最灵巧的人看上去好像很笨拙,最有口才、最雄辩的人看上去好像说话迟钝。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和光同尘”,自己虽然太圆满、太完善了,但并不锋芒毕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总是隐含才华,与众人打成一片,与众人相融合,这样才是真正的圆满、完善。这是在俗世中保持圆满的一种策略。
二是因为“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日盈则昃,人太圆满了也会盛极而衰,走向反面,所以经常有意地有欠缺,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不要达到极点,万事不要做绝,这正是在自我人生中保持圆满的一种策略。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可谓是满腹经纶、功成名就,而他偏偏将自己钟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 任何事情不能追求圆满,有一点欠缺,才有持续改善的空间,才有不竭的人生动力。其实,“求缺斋”名字蕴含着一种哲学隐涵,其中别有深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其意思是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东西,好像也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成”和“缺”是相对的,“盈”和“冲”也是相对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反朴归真,就是由灿烂归于平淡。修养成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反而虚怀若谷,表现出很空虚不足的样子。丰盈到了极处,反而显得空空如也。但是表现尽管如此,实际上却是“不弊”和“不穷”的,这是它们与一般的“缺”和“冲”最本质的区别。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是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使自己进退自如,也使自己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前两天5.20小满节气,中国人把它叫作小满,就是忌讳“太满”,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物极必反”,因此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命名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唯独有小满却无大满。这也暗合了老子的为道思想“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易经》一共64卦,第63卦既济就是圆满,而最后一卦第64卦是未济卦,是不圆满。接下来又从乾坤二卦开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是不是也说明“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