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互加青椒优秀作品集我的青椒之旅优秀青椒合集

《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学习笔记

2018-06-15  本文已影响39人  宁都1086谢健成

       昨天收看了北京丰台五小李磊校长的《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学习共同体教学策略探究》,看后让我对学习共同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日本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同他人的相遇与对话;学习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为所有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的机会。不放弃任何学生,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利。

     学习共同体的原理:①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是建立在构建对话性沟通的基础上的。②对话性沟通通过相互倾诉的关系而实现。③倾听他人的声音是构建相互协同合作学习关系的基础。

      “协同学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协同学习关系、构建对话性沟通、相互倾诉的关系。李校长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具体地为我们解读了学习共同体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倾听

1、 学生的“倾听”实现有效的对话

     五种声音:0号声音:无声;1号声音:只能同伴两人听见,不能让第三人听见;2号声音:四人能听见,不能让另一组人听见;3号声音:全班能听见;4号声音:上操口令声音。

      给出具体指令,长期巩固,形成“静文化”:1、“静”从早晨开始。(有意义的事)2、请用1号声音与你的同伴交流你的想法。请用0号声音把作业本传上来……3、课间在声音上也给学生具体要求。(不打扰课间学习的同学)

     倾听三部曲:目光注视—自主思考—梳理提升,能静静地耐心地听他人的发言并思考,尤其是自己特别想表达的时候,也能控制自己,听完后想一想再表达。

2、 以“倾听”和“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学习”

     学生的“倾听”。倾听(文化):对别人是尊重、对自己是重要的学习、倾听比发表更重要。倾听(内容):①理解:什么意思?来自哪里?②比较:和我想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他的想法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我有什么补偿、建议、问题……③评价:他的想法好在哪里?什么地方值得学习?还有什么建议?(说出理由,切忌笼统、模糊、抽象,越具体越细腻越明白越好)

     教师的“倾听”。倾听(文化):蹲下身子、放下教案、不打断不定论、有耐心……倾听(内容):①学生的发言与文本有何联系;②和前面同学的发言有何联系;③与生活实际有何联系;④与以往的知识有何联系。

(二)建构对话性的沟通——协同学习

      “协同学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协同学习既不是若干个学习者的简单相加,也不完全等同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不能窄化为课堂上偶尔组织的讨论与交流。它是课堂里学生“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的学习过程,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概念。

      “协同学习”有别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是学生之间一致性,而在“协作学习”中学习的主体终究是个人。在协同学习活动中决不强求一体化,恰恰相反,它追求的是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学习,并不是从同一性中产生的,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协同学习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李校长以一段数学课的片断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协同学习。

     日本佐藤学教授认为:学习共同体的三大核心——学科本质、相互倾听的协同学习、直击本质的挑战性任务。

协同学习——对话性沟通行为培养:

      1、敢说我不会,提出自己要研究或不懂得问题:①课前预习,有质疑(学习单、批注、实验单);②交流有疑,敢提问。

      2、能说我不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①不重复他人的观点;②补充自己的新观点;③学会换角度思考。

      3、善有新发现,发现同学或老师的智慧方法、思考路径:①反思学到的好方法;②反思他人的思考过程。

      4、主动会合作,实现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人人有任务、人人守规则(抽号、互答)。

      5、举一能反三,获得认识发展,并学以致用:①这样做好在哪里?②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做?

(三)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基础——安全的学习环境

      要实现有效的沟通,让倾听能够真正出现,让学生敢于说不会、敢于说不懂,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这里的安全更多的是指心理上的安全。为什么要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因为孩子们只有被尊重、被信任、被包容,他们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说我不懂、我不会,否则孩子们会很紧张。

     过去的课堂中很少出现“我不会,我去求教”的情景,有时候老师也会问学生有什么不懂吗?你来问一问,学生有时为了配合老师就问一个假的问题,这个时候学习不是真实的状况出现,所以教师的包容、耐心、等待也是创设安全环境最基础的工作。我们要跟学生有平等的视线,心中建立无错的原则,所有孩子无论答成什么样子,都是他发自内心的表达,要告诉孩子你的错误是对我们最大的贡献,这时我们的伙伴关系才能形成,我们的倾听关系才能产生,老师才有可能带着孩子们做进一步的思考提升,这时候协同学习才能产生、学习也才能出现,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建构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改变

     在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丰台五小的具体做法:

     在教学的空间上,低年级教室基本上是U型座位,让学生离得近一些,让他们有倾听、对话的可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去老师这个中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便于学生倾听和对话,便于学生核心问题不断出现、学习的产生,这个时候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可能出现。

     在时间上:变教为学,学生学的时间要比教师教的时间要多得多,暂且把比例定为80%和20%,当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自学时间:学生要先依据核心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教材或其它学习资料进行自学,产生自己对核心问题的初步认识或是产生自己的疑问。协同学习时间:思考讨论实践的时间应超过整节课的50%,学生在协同学习中通过倾听、串联、返回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实现深度思考。

     在研究挑战性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实用性、挑战性,这是一个最难的工作,特别挑战老师对学科本质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当然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素质会越来越高,同时我们要懂得如何聚焦核心问题,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来提出问题,或者组织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在课堂的推进中得到解决。

问题是怎么来:一是从学生中来,通过学生质疑,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或分歧点,将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每节课课前都有一个学情调查或者学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老师收上来,作为提出挑战性问题的基础。二是从教师中来,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就要充分考虑学情,并结合对教材深度解读,联系生活实际,选出能体现学科本质特点并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上:我们要化繁为简,简约而不简单。一张学习单,一个指向性的大问题,多个协同学习过程(不断重复倾听、串联、返回,就是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发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角色从主导者变为观察员,每次研讨课老师就会坐在孩子旁边,做观察员,观察孩子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其实我们研究学习共同体课堂,就是从“满足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实践:创设安全环境——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实施协同学习——满足学生社交需要;内部与外部结合——满足学生尊重需要;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满足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要。

      学校老师的一个“幸福分享”:今天学习了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对接我们研究的共同体课堂,其实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以前总是问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共同体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也通过上周葛老师的引领课发现:我们共同体其实是自主课堂更加深入的研究,是为了每个孩子公平的学习权,是让学困生不孤单不害怕课堂,也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能会思考会学习,最终通过学习的过程完善自我,学会包容与尊重,学会互助与欣赏、感恩!

     听完这节课,我感受到丰台五小在学习共同体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学习共同体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和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倾听关系;其次要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思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变教为学,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此外还要构建协同学习,实现与同学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共同体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