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读书营

成为了不起的我

2020-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卢斌01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最近这一周,看完了两本书,一本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另一本是《了不起的我》,两本书很多方面居然惊人的共通之处,让我不禁想要借着过节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所有青年人都能成为了不起的我。

首先,跟大家回顾一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1、积极主动 ;2、以终为始;3、要事第一;4、双赢思维;5、知彼解己;6、统合综效;7、不断更新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在7个好习惯中,迈入高效能人士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积极主动,柯维说,我们在刺激到回应中间,其实大家忘记了还有一个选择的空间,人依靠天生的四大天赋(包括: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识),在不断的选择中,成就自我。

我们人生,选择其实无时无刻的存在着的,比如:

当你告诉自己你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待在一个只能满足温饱,没什么前途的公司时,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用拖延躲避工作压力时,你同样做了选择;

当你告诉自己,这份工作不是我喜欢的,不是我热爱的,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说客户这不是那不是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

当你抱怨你的领导时,你已经做了选择;

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哪怕你不做任何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想这种选择就叫做放弃或逃避吧。

选择积极主动是一种选择,选择消极被动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改变是一种选择,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你为自己不改变所找的所有借口,像是没钱、没时间、太麻烦、没必要……它们统统都是你的选择。甚至连你告诉自己“我没有选择”,那也是你的选择。

那么没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陈海贤给我们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你误认为只有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选择。如果你的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可是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自己那些好习惯,那些道理是对的,可就是做不到,更加没办法做到所有选择都是积极主动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了不起的我》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有一项医学调查说,心脏科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

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其余七分之六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可就是没法改变。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大象与骑象人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大象的脾气是怎么样的呢?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力量大。一旦它被激发了,理智就很难控制它。

第二个特点:它是受情感激发的。它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等积极情绪所驱动。所以它既可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能成为推动改变的强大动力。

第三个特点:它是受经验支配的。

它只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理智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

当这两个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象人想要寻求那个“期待的好处”,而大象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那个“经验的好处”,哪怕有时候这个“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这种好处,它就会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很多时候,大象也会劝说骑象人,让他相信,改变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也就是说,我们的情感也会诱导理智,让我们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无法做出改变。

请你注意,不去想可能的改变,这也是大象保护自己的方式,是防止自己失望。

这就有了为什么身边很多人说这没用,那没用,觉得读书没用,演讲没用,写作没用,一切通通没用,只有业务和技术有用的根本原因。这不行,那不行,反正就是改不了。

简单总结就是他们从未获得这些的“经验的好处”,如果认同,也顶多是明白这些都是“期待的好处”。当他想去做,基本会被TA自己那头感性的大象打败。因为理性的你就是那个骑象人,不是理性的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骑象人屁股下面的大象如果不听话,最终只能是大象说了算,而不是骑象人说了算。

那么,基于此,你知道了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的经验替代旧的经验,那么改变就可以做到了吗?

其实还差很远。你要知道你那头大象,喜欢呆在心里舒适区,其本质是有个熟悉的应对方式。

要知道,心理舒适区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例如《肖申克的救赎》中,那老头呆在监狱30年,放出来后没多久就自杀了。正常人都觉得家里一定比监狱舒服吧,可是人家老头放出来没多久怎么就自杀了呢?这就是因为监狱是他的心理舒适区。有些人在公司哪怕天天被叼,各种不爽,可是就是不辞职,也不选择改变,看起来还是那样每天上班下班,因为这也是他的心理舒适区。

图书管理员老布

其次,心理舒适区意味着熟悉的环境吗?其实也不是。有些同事说,我曾经如何如何,可是这里不适合我,并给出一系列理由,认为换个环境就好了。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熟悉的环境,其实代表了熟悉的应对方式,每个组织都是独一无二的,除非你回去之前的,否则根本没戏。可是你从之前公司出来时,可是给自己也找了一堆要离开的理由,现在怎么可能又回去呢?你那头感性的大象怎么能同意呢?就算同意了,你回到了过去的组织,发现结果跟之前没什么区别,没多久,你还是会想离开。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因为心理舒适区带给我们最核心的就是控制感,人一旦失去控制感,就会产生焦虑,一焦虑,那头感性的大象就会防御,它就想保护自己。这时,你这个理性的骑象人想干嘛、想去哪里时,它就不听你的了。

这正如李笑来的《跟时间做朋友》,古典的《拆掉思维的墙》以及成甲的《好好学习》《好好思考》等等一系列关于成长的书中都提到一个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想要改变你的认知,就先要改变你的元认知。想要认知升级,你就首先要完全把自己搞懂,真正的认识自己,把驱动自己的那头感性的大象彻底的闹明白,闹明白它的习性,闹明白它的工作方式,闹明白驱动它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你作为理性的骑象人,才有可能驾驭它。否则,终将沦为感性的奴隶,终身无法逃出认知的囚徒,这就是为什么要拆掉思维的墙。

认知的囚徒

可是,就算明白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我还是抵抗不了啊,比如追剧、刷抖音、刷快手、去淘宝、去购物、去看小说、去打游戏这些很难抵抗,这是为什么呢?

陈海贤告诉我们,生活的乐趣其实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型快乐,一种是创造型快乐。

消费型快乐里,你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上的感官刺激;

创造型快乐里,你在创造自己的产品。你在发挥自己的才能,辛苦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一种自己正在变得更好的感觉。

明明我们知道创造型快乐更好,却为什么不能从事创造型快乐呢?

原因是:创造型快乐是骑象人所热衷的、理智的快乐;而消费型快乐是大象所热衷的、感官的快乐。你想要让你这个理性的骑象人说了算,可感性的大象不干啊。

这时候,你内心深处往往就会产生自责。就会分裂成两个自我:一个上进、正义的自我,一个堕落、邪恶的自我。上进的自我总是责备那个堕落的自我,而堕落的自我,经常会无地自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焦虑和内疚就这么产生了。

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然后用:吸烟、乱吃东西、拖延、看视频、去追剧、刷抖音、打游戏来应对焦虑和压力。

用恐吓的方式让自己改变,反而让自己会分裂成两个我,焦虑的自我会用大象所热衷的感官快乐去缓解自己的焦虑。最终导致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 “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

这下你是否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越焦虑,越去用消费型快乐掩盖你的焦虑,你的感性大象是爽了,可是真正的问题没解决,你只是逃避,逃避完了,回到现实后,你还是要面对。结果就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你说我要换个环境。那么有回到了前面我提到的心理舒适区的故事。你继续会陷入焦虑。焦虑完了,继续换工作,继续用消费型快乐掩盖。总是幻想过去某一段时间还不错的成就,或者幻想过去校园谈恋爱时的美好,等等。最终就只活在了自己的过去,跳不出去。

就如你给吸烟的人发一个要死的视频,结果不会让对方戒烟,只会让对方更焦虑。因为吸烟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减压。可是看到这种广告,你的压力会减轻吗?NO、NO、NO。不会的,相反,只会让你变得更焦虑了。一焦虑,就来根烟,压压惊吧。

用焦虑、恐惧、内疚的情绪来激励大象,大象只会焦虑烦躁地在原地打转。更何况,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

所以,当自尊水平下降到很低时,你的理性基本就将没了,感性就说了算了。意志力也跟着降低了,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你就会变的易怒、焦虑、烦躁等各种不良状态。

归根结底,实际我们人类大脑有先天性的结构性缺陷,无法克服的。要不为什么说: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但我们的大脑确停留在了旧石器时代。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3%,可是要消耗20%的能量,一思考,就要增加10-20%的能量消耗,所以它很懒,它要避免自己工作,就要用自己机械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也就是斯坦诺维奇的“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的根源所在。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那你说怎么办呢?陈海贤给在《了不起的我》中,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大量好工具。《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每个习惯也给出大量的练习,去让你实践,教你如何改变,如何控制自己那头感性的大象。

我总结了几个最好的方式:

1、接纳自己,别跟你的大象较劲,你要懂它;

2、打破你心里的消极的防御型心智模式,变成积极的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3、慢慢用微习惯去改变你的应对方式,慢慢建立经验的好处。做就是了,不要想明天会怎么样,先把今天那一次微习惯做了再说。一次一日,坚持做了再说。

4、利用WOOP思维,建立克服障碍的计划;

WOOP思维

5、只在你的影像圈里努力,别盯着关注圈,慢慢你就发现你的影像圈扩大了;

6、利用正念的方法,让自己关注眼前、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让改变发生在当下。

以上这些做起来都不简单,总结下来就是先要改变你的认知,认知不变,一切都不会变。变了认知,然后才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才有效。

对于以上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本文提到的书,都可以拿来读读,改变一下认知。相信你认知升级了,你会跟着升级的。

在文章的最后,祝大家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