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UEDACG

写在一个新产品规划之前

2016-08-23  本文已影响86人  嵐BeMilkTeaLover

写在正式规划产品之前,大致整理一下设计的思路。

之前更新的那份动漫资讯分析里面,我概括出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1. 对于以作品为核心的二次元来说,内容消费自然是刚需中的刚需;但是目前主流的内容分发平台中,不论是漫画分发还是动画分发,作品推荐的维度都单一且同质化(编辑推荐、主题分类、排行榜),或许能够满足一些对动漫涉猎不深的小小白用户,但是像动漫内容消费如此个性化的行为,这些维度是不够的。

2. 第1点或许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百度指数中,“好看的动漫推荐”仍然是呼声最高的。尽管推荐给用户的作品很多,但是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口味的作品却很少,每个人对于“好看”的理解各不相同。目前的内容分发平台推荐方式不精准,虽然推荐的成本小(对比于今日头条这样的机器算法),但效率太低。

3. 尽管动漫用户都有获取资讯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多半发生在微博、分发平台的资讯版块上,是一种顺便的行为。至今为止移动端完全服务于资讯需求的优秀产品尚且没有。原因一,单纯的动漫资讯场景弱;原因二,几乎所有的产品对于动漫资讯的认识都停留在作品本身,对于作品衍生出来的各个元素关注不够。

----------------------------------------------------------------

基于个人对于动漫的理解,归纳出以动漫作品为核心的衍生元素如下:

在现有产品中的元素覆盖情况:

一、动画分发平台

只关注到动漫作品下属的动画作品本身,没有对其衍生元素做充分的介绍,尽管结合自己的观察,在B站番剧每集的弹幕内容中,对动画社、配乐、CV等关注且持续关注的用户不在少数。例如,常见弹幕包括“骨头出品,必属精品”、“GONZO出品,必属精品”(涉及的是日本两个知名动画制作社 - 骨头社和GONZO社),还有“您的好友【神曲】已上线”、“神BGM”等体现对配乐的关注,而声优所带来的粉丝效应更不必说。

A站和B站的动画详情页

在A站和B站的动画作品详情中,涉及的元素包括动画播出状态、播出时间、题材标签、作品剧情简介、和STAFF信息,均属于简要提及。

此外,各动画分发平台也基本都覆盖了视频形式的二次内容创作,以弹幕网站为代表。

二、漫画分发平台

虽然提及作者信息,但仅限于名字,对于作者的其它相关信息介绍较少。

4个漫画分发平台的漫画详情页

在腾讯动漫、网易漫画、追追漫画、漫画人这4款产品中,只有追追漫画在当前作品详情页中展示了该作者的其它作品和相关漫评。其它3款产品都把重心放在了评论和题材上。

三、UGC社区

如半次元、GACHA、嗨皮皮、圈圈等UGC产品,将重心放在了二次内容创作的同人插画、同人小说、Cosplay领域。

动漫UGC社区产品截图

如我上一份报告所提到的,同人的创作、cosplay的创作门槛仅次于原创作品,参与的群体必然属于小众。绝大多数的二次元用户在这些UGC社区中属于旁观者的角色,小白用户的更多需求仍然放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上。

四、其它

针对动漫作品周边的售卖,已有专门的电商类产品如漫骆驼、种草没、刷刷等,这些产品同时要同淘宝上的二次元周边店铺进行竞争。优势在于,针对动漫周边的购买仍然离不开以动漫作品为中心,专门的电商app能够实现专题整理等功能,便于相同作品的商品统一展示推荐。不足在于受到商品供应的限制,覆盖的作品相当少。

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刷刷的定位虽然是动漫电商,但在后来的迭代版本中,加入了作品和资讯模块,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延伸。虽然这些模块的效用有待考证,但或许在侧面反映出动漫电商面临着和动漫资讯一样的弱场景窘境。

刷刷作品与资讯模块截图

----------------------------------------------------------------

综上所述,既然用户对于动漫作品推荐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那么除了热门程度、题材分类和编辑推荐,还有哪一些维度可以用来作为推荐的参考呢?

这个问题可以转变为,当一个对动漫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加入cosplay这种高门槛的圈子的用户(比如我),在涉及到最开始那张结构图里的因素时,会产生哪些问题想要被解答呢?自己头脑风暴了一下,罗列出了一下问题:

这些问题的逻辑和相关性可以总结为:一部作品衍生出了多个因素,这些因素又关联着多部作品。因此动漫作品的推荐,不应只是像热门标签这样碎片化,也不应只是想题材分类这样块状划分,而是

两两之间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

用户对于一部作品的兴趣,触发他对这部作品各种衍生因素的兴趣和关注,其实就是对于动漫资讯的关注。而这些因素产生的新鲜资讯,又反向过来可以为他多维度地推荐可能感兴趣的新作品。

举个例子,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触发了我知道有《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所以我知道了原作者士郎正宗、TV导演神山健治、剧场导演押井守这三个人。导致我又相继去关注了这三个人的其它作品:士郎正宗的《红壳的潘多拉》、神山健治的《东之伊甸》、押井守的《人狼》,并且通过剧场版的《攻壳》,我还知道了配乐大师川井宪次、动画制作社PIG。再后来,我突然发现,川井宪次也给《东之伊甸》配乐了,PIG就是《东之伊甸》的动画制作社.......所以,从一部作品全方位地衍生开来,我至少知道了另外3部作品(其实远远不止),这就是神奇的网状结构。(要说日本的动漫圈子小呢,还是小呢,还是小呢....不过相信10年之后,如果国漫有机会崛起,应该也能形成这样的网状结构。)

如果说单纯的动漫资讯获取是一个弱场景,而寻找新的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是强场景,那么或许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同时解决两者的缺陷。

以上这就是我想设计一个新动漫资讯类(或包含丰富资讯的)产品的出发点。

最后说一点,我所设想的这个产品应该是第三方的,独立于内容分发平台的存在,因此是侧重工具属性的。理由在于,各个内容分发平台必然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推荐自己购买了版权或者授权的作品,隐藏竞争对手平台上的好作品。这也是目前动漫用户寻找作品的痛点之一。只有一个第三方的产品才能够没有顾虑地打破这种阻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漫作品的全方位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