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有约

【读书清单17】中医学基础--气、血、津液5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嗨皮姚

1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其中布散于肌表者,可滋润皮毛肌肤;流注于孔窍者,可滋润和保护孔窍;渗入于血脉者,可充养和滑利血脉,变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灌注于内脏,骨节,脑,髓者可滑利关节,濡养脏腑,填补脑髓。

2

津液的病证主要有津液不足和水湿停聚两种。汗,吐,下太过可形成津液不足证。津液不足,失去濡养作用,可见目,口,鼻,舌,咽,肌肤等干燥。

脏腑津液不足,致肺燥,则干咳无痰;致胃燥,则口渴多饮;治肠燥,则大便秘结等。肺,脾,肾等脏器对津液的输布、排泄发生障碍,可形成水湿停聚证,见痰饮、水肿、妇女带下增多等。

3

气和血的关系:

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表现在:血液的生成有赖于脏腑的气化,即“气能生血”。血液在脉管中正常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肝气的疏泄,即“气能行血”。血液在脉管中正常循行,而不溢于脉外,又需要得到气的固摄,即“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表现在气的生成和发挥作用需要得的血的供养,血旺则气足,即“血能生气”;气依附于血而存在,血是气的载体,即“血能载气”。

在病理上,气与血相互影响。气虚则导致血虚,血虚可导致气虚,均可形成气血两虚。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可导致气滞,均可形成气滞血瘀;急性大出血时,血脱气无所附,血脱气亦脱。

气和精液的关系,语气和血的关系非常相似。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津能生气。

在病理上,气与津液互相影响。若脾虚不能生津,则导致津液不足或气津两虚。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发生障碍,可导致津液的停聚,即“气不行水”。若气虚不能固摄,则导致津液的无故流失,出现多汗,遗尿等。在多汗、多尿和吐泻等津液大量流失的情况下,亦可出现气随津脱的病症。

5津液和血的关系

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由脾胃所化生,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津液渗注于脉管之中,即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病理情况下,血和津液也相互影响,如在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可渗透到脉内以补充血液的不足。此时由于脉外津液的不足,常见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反之在高热吐泻的脉外津液耗伤时,脉内津液也可渗透到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症。所以有“保津即是保血”,“养血可以生津”的说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