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脑袋走

当“遗忘”逼近

2015-12-13  本文已影响7人  马不理馒头

仪式与形式之间有时候远远不止一墙之隔,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如今人人口诛笔伐“形式主义”的现状下,今天——2015年12月13日,在南京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里举行了一场仪式,不仅述说的是七十八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历史,更是在提醒我们自以为艰难的生活其实如此的美好。

在新闻中所罗列的一系列数字中,最让我为之动容和新生恐惧的是如今健在的当年幸存下来的一百多名老人,从1756到如今的100多,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让人担忧的是“遗忘”这个恶魔的逼近——试想着有一天,当这仅存的100多人也怅然离世,人们心中对于1937年那场暴行是否也会逐渐的淡忘,我害怕的就是这种时间上的抹杀,无声无息,亦步亦趋,不留痕迹。

也许在我有生之年,我们的世界还没有忘记这一页,毕竟这在人类史上也能称之为史无前例,但我害怕的是我所看不见的未来,是否还有人去坚持拒绝遗忘这一段历史,或许是我自作多情,毕竟人死思尽,又何必在乎那虚无缥缈的将来,过好眼下才是正戏。但是,人不就是因为会思考才能从万物中脱颖而出,继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生存下来的吗?这样的担忧是自然而然的,或许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书读得太少,而是想得太多。”

我会不自觉的遥想那样的将来:人们已经遗忘这一段历史,心中所想的只是如何去发展,去追求幸福,甚至于去征服宇宙,但无论过程多么的精彩,在我所畅想的未来里,如果当“遗忘”来临,结局都将是毁灭,并且是毁于人类的自相残杀,因为我们忘却了教训。

正如当下风风火火的改革大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经济增长是水月镜花,制度设计才是当务之急,在我们急于解决矛盾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却常常忘了解决矛盾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而这一衣带水的两层关系之间有岂止一星半点的“纠葛”。如果舍本,末之也将泯灭。在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结构中,回归到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和谐社会”,“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无非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理解了才能远离战争,理解了才能避免伤害,理解了才能实现幸福,而在这相互理解之路上,血的教训正是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

有些国家选择淡化历史,甚至于篡改历史,我们对于历史的无力正在于此,所能证明的仅仅依靠身外之物,言传身教毕竟局限于人类不过百年的寿命,当亲历历史的人们一个个死去,我们这些仅凭借书架上沾满尘埃的史料去了解历史的人们,即使明白了事实,有如何体会其中的痛苦、恐惧和忧虑呢?我想在将来,当老人们撒手人寰,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真的会逐渐淡忘这种情感,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在努力着,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去记录,去尽可能的让后世之辈能够了解和感受这一段历史,尽可能的触摸这道伤疤。

谈起“爱国主义教育”,诸如我这样的年轻人可能心里都会带有抵触,因为形式主义让我们偏离了内容,继而条件反射般的拒绝接触历史,但是如今的氛围却让我越来越感受到这种教育是必要的,并且逐渐的脱离形式,并借助仪式的庄重深入人心,这当然离不开一些人的努力,身处同样的位置,但所作所为能够透露出一个人真心。

当仪式不再流于形式,当历史一再拒绝“遗忘”,或许我所杞人忧天的未来会迎来不一样的结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