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

线下活动 2019-05-31 上海陆家嘴图书馆

2019-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汪波_偶遇科学

时间:2019年5月3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3楼·融书房(浦城路150号)

本场活动需要报名。报名成功的读者将在活动前1—2天内收到报名成功的短信,届时请凭借短信签到。如确认报名表单提交成功但一直未收到报名短信,可直接到现场凭在报名表单中填入的姓名和手机号入场。

报名通道:
http://shijiwenjing.mikecrm.com/JRujt4y


为什么一天当中上午注意力集中,傍晚血压和体温最高,晚上九点后睡意渐渐袭来?一天当中几点睡眠最深?我们人体内真的有一台时钟控制我们节律吗?其他动物和植物也有吗?如果有,这些隐秘的时钟又在哪里呢?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生物钟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揭开了生命内在节律的秘密。事实上,人体的每个器官如肝脏、胃、肾都有自己的时钟,甚至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周期为24小时的时钟,它们决定我们时候困倦、什么时候血压升高...

当你长期值夜班、或长途飞行后倒时差,身体内部的节律与外部昼夜变化出现了偏差,就会造成身体严重不适:记忆力下降、内分泌水平失调。这是因为地球这台外部时钟会对人体内部的时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外部时钟的节律:昼夜变化、月圆月缺、季节轮回,是如何影响生物体内部的节奏和行为?两者又有怎样的关联呢?

此外,既然生物钟是一台时钟,它也有自己的嘀嗒声吗?它与人造的机械钟和石英钟又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艾略特的诗句,老子的《道德经》,竟然隐含着生物钟和机械钟的运行原理吗?

从生物钟到机械钟、石英钟、原子钟,它们都指向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时间以不同的维度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例如:通过二十四节气和阴阳混合历法,我们的祖先规定了春播秋收的时间,西汉时期的《太初历》首次确定下来春节的日期,延续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

又如,现代人已非常依赖手机和电器,而其中的芯片使用的锁相环时钟电路就是对时间的精细调控,它的工作原理与《太初历》中设置闰月的方法基本一致;

将目光投向头顶的星空,天文学也与时间紧密关联,一颗脉冲星周期性地发出稳定的脉冲信号,可以作为一台宇宙中精准的时钟来使用,作为未来宇宙航行的导航基准;

回到四百年前的明朝,王子朱载堉把目光投向音乐,在节气和音律之间建立联系,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平均律音律,解决了音律转调的大难题,可以在任意个八度内弹奏乐曲而不必担心走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音律体系,而全世界千万架钢琴的调音也离不开这个音律规则。

从每天的晨起夜息到日升月落,从生命体内的节奏到外部时钟的嘀嗒,从季节的循环到音律的轮回,我们来一点点揭开时间和宇宙的秘密。

5月31日周五晚,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汪波,从生物钟的节律讲起,带您一同探索二十四节气、集成电路、脉冲星和钢琴平均律背后的奥秘——时间。


相关图书:

《时间之问》汪波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本书是一部少有的打通学科边界、融合科学与人文内涵的通识之作。 作品以大学师生茶余饭后的问答开始,选取“时间”作为跨学科讨论的媒介,联接起数学、天文、历史、生物、音乐、集成电路、中国古代文化等不同学科。

你将亲密接触到祖冲之、郭守敬、朱载堉、庞加莱、洛伦兹、惠更斯等古今中外的科学名家,了解到他们是如何踏着前人的足迹不断探索创新的,他们辉煌的科学成就背后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磨难。 你一度无法理解的习俗和现象,如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闰月是怎么来的、一张A4纸中蕴含的连分数与黄金分割、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等问题,都将在这部作品中找到答案。

嘉宾简介

汪波,法国微电子硕士及博士,曾在里昂纳米国家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从事集成电路和跨学科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2019年出版新书《时间之问》,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师生对话讨论天文、历法、物理、数学、音律、生物等跨学科主题以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