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千钻好作者读书会心情随笔

好书共读|科学养育私家课10:创意脑(1)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4人  张曼zm

创意是什么呢?天马行空还是不按套路出牌,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一直以为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只需要保护。

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知识与想象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就好比我们会说,气质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还是藏在你读过的书里?仔细想想,还是相辅相成更为恰当。

创造力:发散性+联想性思维游戏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游戏,简单说就是需要“打开脑洞”,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孩子就需要根据特征去匹配不想关的信息,这就是发散性思维。

延伸一下还可以设计联想性思维游戏、反事实想象游戏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答案都会和想象力结合起来。

创造力的一个关键能力是联想性思维。

有一种创造力的测量方法叫“远程联想测试”。该测试就是给出三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看你能不能找到第四个词,能跟这三个词联系起来。

日常生活中,可以循序渐进的对孩子进行训练:

两样东西开始联想

往不同的方向联想

用联想性思维来创造

大脑不是简单的左右脑区分,任何活动都需要左右脑的协同,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右脑开发”。所谓的创意只不过是大脑对已有信息的重新组合,那些有新意又有实用价值的部分,就是所谓的“灵感”。

想象力:推断过去,思考当下,计划未来

如果把想象力看成一种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话,我们只需要问对三个问题:

对过去的推断:如果本来不这样,会怎么样?

对当下的思考:如果现在不这样,有什么其他可能性?

对未来的计划:如果未来是这样的,会怎么样?

这中间也隐藏着之前提过的“假装游戏”,以及“反事实游戏”,提问的过程即是想象力的培养,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习惯养成:创造动力,让行为自动化,增加行动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

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尤其是面对一个孩子,我们不妨把这个时间延长,66天或者660天,不设限设防。

所谓的习惯,是指不假思索完成某种行为的程度。

只要想想自己半途而废的“血泪史”,就不要执迷不悟的“宽于律己,严于律娃”。

那在培养孩子的习惯的时候,我们一样可以问三个问题:

动力是什么

如果...那么...,让习惯自动化

如何应对失败、不满和日常的不便之处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自我决定论”,因为促进外部动力向内在转化有三个因素: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

自主感让孩子觉得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归属感让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胜任感让孩子觉得他能做到

其实这也适用于成年人,“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