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读书

一年阅读86本书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101人  言西小熊

一、

2013年,考了老家的教师编制,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那时,上午九点半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晚上就望着天花板发呆。

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无意聊天中,得知学校的图书馆就在宿舍旁边。说是图书馆,其实就是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面有十来排书架。费了一番功夫,到图书管理员那里拿到了钥匙,推开门,屋里的书籍竟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找了半天,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上面还有以前读者的阅读笔记。从苏霍姆林斯基开始,就这样一排排地有选择性读下去。读了两年,屋子里的好书差不多看完了,做了三本纸质笔记,留下了几万字的电子笔记。

第二年,离开了小学,去了中学,开始新的阅读生涯。

在简书上写了第一篇文章《坚持读写的五样东西》,第一次收到了2元的打赏,自信心爆满。

二、

2016年,开始有出版社找我写书评。当可免费领取一本书,然后针对书中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评。就这样,一篇篇地去更文。

时至今天,在豆瓣上已经阅读了86本书,截图如下:

读完了这么多书,究竟有哪些体验呢?

其实,大部分体验都是特别糟糕的。因为约的书跟预期相差甚远。当然,也有一部分很好的书,比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认识商业》、《岛上书店》、《匠人精神》……

走了这么多弯路,得到了一个启发:要有效率的去读书。

三、

拿最近约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为例,看到书名,就会思考几个问题:

1.这本书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2.书中哪些部分最有价值?

3.这本书能给我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想清楚后,阅读就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主动探索的一种经历。

于是,一边翻书,一边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本书有157页,要从中找出需要信息,不是难事。

带着问题,大脑会自动搜索答案。什么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虑:

1.本书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

2.哪些内容对我下一次的演讲、研讨会、公司培训有用?

3.为了使阅读更顺畅,需要做哪些事情?

思考和确认以上步骤,大概花半个小时。通过落实以上步骤,就能把焦点更多地放在“目的”和“问题”上,翻书同时,也会专注于所需的内容。

四、

当然,世上没有一种标准的阅读方法。无论你按哪种方法去读,只要自己有所获,都可以。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的时间是宝贵的。

其实大多数人,购买一本书,取决于书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确认:

1.序言

2.目录

3.后记

“序言”凝聚了一本书所有要点。其中包括作者的自我介绍、关于此书的想法、以及撰写原因。《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介绍里有一项特别吸引人,就是作者一年阅读了300本书。2010年以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记忆术讲师的名义,进行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可以说,在读书之前,作者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名销售人员,读书后人生方向就发生了转变。这本变化,可以用书中的一节来概括:读书+创业。

看完目录,你能掌握一本书的所有内容。

后记,通常会有作者对全书的总结、作者的写作感想。通过阅读后记,你会再次认识到“作者原来说的是这个啊”,明白“看来你写这本书花了不少力气呢”,知道“原来出版此书的人跟这些人还有这样的因缘呀”。了解了这些,读者与作者的亲近感一下子就拉近了,购买书的欲望也增强了。

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既然买了,做点读书笔记日后检索也有好处。以《实用性阅读指南》为例,就可以写下这些基本信息:

本书书名:《实用性阅读指南》

作者:大岩俊之(日)

读书开始日:20170911

读书终止日:20170914

下面继续说明如何整理书中的内容。

1.直接摘录一部分内容。

2.做摘录,分项罗列。

3.写读后感。

第一部分,我是边看书边输入电子文档。第二部分,这是写书评经常用的方法。第三部分,也经常练习,比如写的读后记。

五、

一年读了这么多书,生活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有,当然有。就是怀宝宝的时候,心情特别宁静;工作的时候,比以前更有耐心。

然后,除了每天带宝宝,还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静下心来,读一两本自己钟爱的书籍。写一两篇还过得去的文字,分享到朋友圈。也许一个月两个月,大家觉得是炫耀,一年两年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了。

一年前,某编辑说写书评可以改变生活,关键是写有质量的书评。一个月前,某编辑在群里发布6000元/篇的书评,要求是几千字,而且严格按照对方的要求。群里一片喧嚣。大家可能不是那么爱看书,可是没有人不爱钱呀!

机会摆在面前,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的。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写一篇好书评,需要练习很多年,前提是动笔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