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诗经||敝笱

2022-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言雄南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1]敝:破。笱(gǒu):竹制的鱼篓。梁:捕鱼水坝。河中筑堤,中留缺口,嵌入笱,使鱼能进不能出。[2]鲂(fáng)鳏(guān):鳊鱼和鲲鱼。[3]齐子:此处指文姜。归:回娘家。[4]鱮(xù):鲢鱼。[5]唯唯:形容鱼儿出入自如。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说:“《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朱熹《诗集传》曰:“齐人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皆说是刺文姜和鲁桓公,使得这首不长的诗作,蕴含了宏大的历史故事和政治背景。

诗作以“敝笱在梁”起兴,“笱”为渔篓,“梁”为鱼梁,鱼篓摆在鱼梁上,本意是要捕鱼,可一“敝”字如当头棒喝,限定在前。工具是鱼篓,架势也正确,无奈的是篓非常的敝破,鱼儿都能轻松自如游过。这一比兴的运用,讽刺了鲁桓公的昏聩无能,也形象地揭示了鲁国礼制的名存实亡,耐人寻味。

“鱼”在《诗经》中常隐射两性关系,鱼水之欢、云雨之情,自古以来暗示男欢女爱,这一比喻在诗中用得恰如其分,既形象生动,比兴顺畅,又真实反映出了事情发展的缘由。“敝笱”对制止鱼儿的无用,真实表现出“齐子”文姜的荒淫和鲁桓公对其的无能为力。

接下来,诗人没有直接说明文姜的丑行,而是着力摹写她出行场面的宏大,从光环亮色和光辉视角揭露丑恶灵魂,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中描摹人物的一条成功法则,欲抑先扬、明褒实贬的手法也是《诗经》的特色。鲁国的国母文姜,地位显赫尊贵,却与其兄乱伦,让人深感其德不配其位。诗中,作者没有直言厌恶,而是客观描摹文姜排场的宏阔:随从众多,“如云”、“如雨”、“如水”。

如果她真的贤惠尊崇,那么以上就是正面描写,是作者因尊重而进行的褒扬。但事实上,作者对她持贬抑的态度,这种风光,则成为其卑污内心的反讽,外在形象的光鲜,会在读者的公允品评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诗中,鱼儿愈是“唯唯”,愈是反衬出兄妹俩的不知羞耻,讽刺之意也就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王安石说:“其从如云,无定从风而已。云合而为雨,故以雨继之,雨降而成水,故以水继之。”“如云”、“如雨”、“如水”三个比喻因果递进,云聚拢成雨,雨落下为水,逐层深入,所抒发感情的逐步增强。

还有学者认为:“‘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其从如水’,非叹仆从之盛,正以笑公从妇归宁,故仆从加盛如此其极也。”意思是说,不是鲁桓公要修好而带文姜去往齐国,而是文姜通奸急切而带鲁桓公回国,又因为其恬不知耻,因此才仆从众多、场面宏大。这种说法,不仅暗讽文姜,也把昏聩可笑、无德无能的鲁桓公大大地一并讽刺了。

回顾全诗,桓公似然可笑,但笑声中应该也夹杂着几许悲凉,他或许不完全是昏庸无知、自摘绿帽,而是情势所逼、身不由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渔篓失去效用,不仅仅是自身问题,而是因为那鱼是鲂鳏,凶狠难控,而鲂鱮虽不凶猛,但它时刻以鲂鳏为伴。可怜鲁桓公,面对的是势大力强的齐襄公和有娘家和情夫为后盾的文姜,最终死得毫无价值,还丢却了一生的尊崇和名望,备受讥讽。“其鱼唯唯”,形容齐襄公和文姜一副小人得志,得以苟且媾和,从容游荡。由此,不得不令人重读诗篇:小国君主不敢得罪势大的齐国,纵容淫荡的皇后,对其奸情视而不见,自有说不出的痛苦,情有可原,而齐襄公先与其妹乱伦,奸淫他国君后,奸情败露后又加害其别国国君,才是真正的胆大荒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