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期瑜伽研习班,走近冥想,开启沉浸式体验!
今年秋天,研习班第三期课程如期而至,伴随着十一假期接近尾声,我们也开课了。不确定这是近些年我在北京过的为数不多的第几个十一,没有雾霾,时而有小雨相伴,于是气温骤降,很冷。
第一天开课,依旧没有阳光,我们的玻璃教室瞬间有点冰凉感。看着身上的薄卫衣,我心里很懊悔,明明想穿厚一点的卫衣,却被家人嘲笑了一番,可我是真的冷,尽管披着围巾,也是瑟瑟发抖。我决定了,明天必须穿小鹅,温度是自己的,穿暖和了,内心也是暖暖的。
午休时间,看着姐姐们躺在垫子上休息,我真心佩服她们的勇气与火力。我很困,但我真的不敢躺下去,太冷了,坐在地上早已是冰凉透彻,就算垫好几层毛毯都无济于事。好吧,我试着用冥想的方式休息,坐在抱枕上,简易盘坐,轻轻闭上眼睛。
可能坐了10多分钟,再睁开眼睛,很舒服,就像睡了一觉。之所以选择坐姿,是因为我之前在家练习坐立冥想时,腿下似乎有暖暖的感觉,在寒冷的教室,就试试吧,也许真能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效果还不错。
这一期的主题是冥想,一想到下午肯定要躺着练习冥想,我就头疼,幸好学院的老师很贴心,给我们做了红糖姜水。我喝了2-3杯后,感觉身体瞬间热了,是那种从内向外散发的暖和,很知足,也做好了躺下练习的心理建设。
正式练习之前,我们做了梵天契合法,这个契合法很神奇,动作很简单,但效果很强大。尤为重要的是,头部在转动中一定要慢,但又不能停。我会试着数数,试图控制头部转动的速度,也不确定这样做对不对,但似乎有效。5轮做完后,内心安静了一些,呼吸平缓了一些。
之后,我们按照要求慢慢躺下来,安静地观察呼吸。其实,我们的呼吸是有声音的,吸气时是so音,呼气时是hum音,不过,平时我们的感官总是往外发散,连呼吸都很难察觉到,就更不会发现呼吸的声音。但躺下来,观呼吸时,就能发现这细微的声音。我们只需要去关注它,不要控制它,同时再关注吸气和呼气之间的转换以及呼气和吸气之间的转换。
这又揭露了一个现实,我们的吸气和呼气、呼气和吸气之间是有暂停的,只是依旧被我们忽略掉了,但我们只要去关注这个暂停,不要控制它,它就会慢慢地变长。真的耶,不过我发现吸气和呼气之间的暂停,很容易变得越来越长,据说是因为吸气后我们体内有了充足的氧气,暂停就能长一些,而呼气和吸气之间的暂停,我觉得很难变长。
就这样,在观呼吸的过程中,我进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我觉得自己是醒着的,但我的左手不知为何会动一下,可能碰到了什么东西,那种感觉很像从梦中惊醒,但我确实没有完全昏睡过去,尽管我能听到周围同学规律的打鼾声。其实,能睡着也是一种幸福。
练习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也什么情绪冒出来,我只是觉得就这么安静地跟自己的身体产生连接,还挺神奇的,也产生了一丝好奇,不是对理论的好奇,是那种对体验的好奇,热切盼望着第二天的冥想练习。
就像我总会提到的,我觉得瑜伽练习是一种体验,需要练习者用心去感受,然后每个人的旅程会截然不同,尽管在做着同样的体式,但感受却是千人千面。
好喜欢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知这算不算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内观呢?不然,大家会认为内观很玄乎,很宗教,其实不然。它不过是我们全身投入其中的一种状态,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