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游欧阳文忠公园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官秉正恤下,敷文率义,深受官民敬重。主持政治革新,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欧阳修在散文、诗词、史传编纂方面成就巨大。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后人编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其作品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公元1072年,去世后葬于郑州。今郑州新郑有欧阳修及家族墓。
偶然得知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墓地在新郑,心里是很想去瞻仰一下的,查了查在辛店镇的一个地方,有些远,打算有空或是路过了再去看看。
恰巧今天往郑绕高速送人,路上就看见有欧阳修公园的指示,心里很是高兴,于是回来就直接去了。
前些年到河南宝丰酒厂,顺路就到郏县的三苏园(苏洵、苏轼、苏辙的墓园),那时不明白为什么大文豪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墓地选在这里。但是现在明白了。
按照宋代规定,大臣去世只能在距离京城(开封)500里以内的地方安葬。既不能归葬祖籍,又不能就近葬于逝地,他的家人只好把欧阳修的灵柩运回京城,暂厝在通许县东南17公里处。墓地附近有村今名欧阳岗村,《通许县志》对此有记载。3年后方移葬新郑县旌贤乡(今辛店乡)欧阳寺村。欧阳修的祖母、夫人及4个儿子、孙辈均葬于该地,并有后代留居该地。2000年欧阳氏后裔曾集资重修欧阳文忠公陵园,2006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大臣葬于开封周围500里以内的说法,在宋代史料中未查到出处,但后人确有此说,而此说未必确切。只说名臣吧。范仲淹葬于河南伊川,苏轼、苏辙葬于河南郏县,墓地都是自选的,距开封在500里以内。寇准葬于洛阳,11年后归葬故里陕西渭南;王安石葬于南京;司马光归葬故里山西夏县。都在距开封500里之外。所以,宋代不可能作出大臣不能归葬祖籍,只能葬在距开封500里以内的规定。
可能有时候政策比较紧,有时候会松一些吧。只能这样认为。
心怀敬仰,来到大门口。冬日的阳光倾洒,这个村子与其他村子没有不同,只是名字叫做欧阳寺村。村子两边都是欧阳公生前著名的诗作,也算是这里的特点吧。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树木,左右两边各有一座亭,右边的是醉翁亭。一步一步来到台阶上,隐约看到一道碑,宋太师欧阳文忠公之墓。
殿内古朴庄严,两边是欧阳公的好友学生写的碑文,当然真正的碑文现在都在河南博物院,这里的是仿制品。
欧阳公爱才,王安石、苏洵、苏轼、苏洵、曾巩,都曾得到欧阳公的鼎力相助。有千古伯乐之称。
王安石碑文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曾巩碑文曾巩《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轼碑文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苏辙碑文苏辙《祭欧阳文忠公文》
当时王安石在变法当中有些急了,尤其是下面的人执行的时候变了样,造成了底层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场景。欧阳公也是特别反对“青苗发”,最终两个人也是背道而驰。
但是王安石对欧阳修还是很敬重的,碑文中对其成就、功绩给了充分的肯定。
在文中最后两段可见一斑:“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醉翁亭碑刻右边是醉翁亭碑刻,可惜进不去了。左边是欧阳公生平,一定要满满的浏览。
生平事迹是不是有些吃惊,平常可是看不到的数据。
一代文宗欧阳文忠公的官服雕像。
其妻薛氏之墓
欧阳文忠之墓 夫妻合葬欧阳修墓冢。冢高5米,周长15米并排西为薛氏之墓。墓前旧有苏辙所撰神道碑一通,已遗失。
另有资料说,据传说,欧阳修与通许人王拱辰(宋仁宗天圣元年状元)关系甚笃,死后遂葬通许。欧阳修墓位于通许县东南17.5公里的练城乡欧阳岗村西北角,墓南北长70米,东西宽80米,旧有祠,现已无存,清道光年间,通许知县粤西黎士华撰文立碑,上书“宋欧阳文忠公墓”,黎士华著有“欧阳文忠公墓田记”。至清嘉庆年间,江西庐陵欧阳修的后代仍来此祭扫,后墓于“文革”初被毁。
欧阳修去世于公元1072年,三年后,被皇帝赐葬于此。之后,欧阳修的祖母李氏和夫人薛氏,以及他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先后被葬了过来。所以,这里也逐渐成为了欧阳家族的墓葬群。到了清代,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大文豪,又给他修建了祠堂。如今,在2000年9月25日,这里通过国务院审批,成为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传说是其为怀念第二位夫人杨氏所做。
时光啊,究竟存留了多久?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几百年。终是匆匆而逝,短短余生,努力活出一个清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