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
“约哈里窗户理论”把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开放区、隐秘区、盲视区和未知区。开放区就是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事情,隐秘区是我知道,但你不知道的事情,盲视区是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事,未知区就是咱俩都不知道。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减少自己的盲视区和未知区是多么重要。而有些游戏是能照见我们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
我很喜欢这个游戏,经常带着人玩。
玩法很简单,如果有50人,就做50张数字卡片,卡片上写上1到50,每个人背后贴一个数字,自己不能知道自己的数字,可以看任何人背后的数字,不能告诉别人背后的数字。最后,你找到的数字与你的数字加起来和最大就取胜。
游戏的好玩在于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从未好好面对的内在。
被动与主动
游戏照见出两类人————一类人很主动,不管他背后是几,他都一定要去选择一个稍大的数字。一类人很被动,他的数字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被别人选择。生命中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的爱人是自己用心追来的,有的人的工作是自己求来的,而有的人被动选择的结果,没办法,工作将就吧。婚姻,凑合吧。这类人玩这个游戏玩多少次都是被动的,他赢的可能性太小了。
感性与理性
游戏让我看到另外两种人,感性的和理性的人。感性的人,凭感觉选择,他也许都不看数字。对于结果,他不那么在乎。就像生活中有的人,活的怎样根本无所谓,眼下舒服就好。他看到谁感觉好就选择,如果被人选中了也不好意思拒绝,他怕伤害人。理性的人,以结果为导向。他要用结果说话,感觉感受不能完全主导他选择。
感召与共创
我看到游戏中感召的能量,有的人使出所有解数要说服那些数字大的人。他第一时间就拽住分数最高的人,他设法遮住他认为高的数字,他一定要拥有那个数字大的伙伴,就像他曾经热烈地追求一个姑娘。不追到是不罢休的。有的是真的“拆散”了别人。往往最后赢的那一组都是用心想胜利的人。他们不断拒绝别人,不断感召分数好的人,他们要一个漂亮的结果,就像那些想创造出事业结果的那些认,他们一定要找寻那些能力分值高的人来共创。
自卑与自负
人的自卑与自负在里面被“照”得清清楚楚。有的人明明很多人找他,他都还是觉得自己的数字不大,他觉的别人是同情他。有个人明明背后数字很小,可她觉得自己数字一定很大。她还一直酷酷地站着,她不动,她觉得,绝对会有人来找她。她明明背后是“0”,最后只能和“1”凑合。如果是现实的创业故事,她不主动如争取那些能力强的人,恐怕会创得很辛苦,有的人明明是最高,最后合作的结果却较低。所以,我觉得自卑和自负与本身怎样没有绝对的关联,是自我评判的结果,是曾经的生存环境与氛围让他生出了一些关于自我评价的一些念头,仅此而已。
人说,人生是一场游戏。而游戏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缩影?